数字灵魂?
“家滋味”引以为傲的“外婆的厨房”系统,所谓的“情感风味图谱”和“文明基因库”,是否本质上是一种高级的“情感算法剥削”?
它将人类最珍贵、最私密的记忆与情感数据化、商品化。
那个“虚拟外婆”,究竟是对逝者的告慰,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用以攫取消费者情感依赖的数字幻影?
传统骗局?
“寻味人间”计划所记录的“濒临失传的味道”,有多少是真正源于历史传承,有多少是为了迎合“家滋味”的品牌叙事而被“创造”或“夸大”出来的传统?
文章暗示,“家滋味”可能利用其影响力,在与民间手艺人的合作中,刻意引导甚至“篡改”了某些技艺的细节,以构建一个更符合现代消费者想象的、“纯净的”过去图景。
文化垄断?
最致命的指控是,“家滋味”正在利用其庞大的数据库和“文明基因库”,试图建立一种隐形的“味觉标准”。
它通过定义什么是“本源”、“温暖”,无形中排挤了其他同样有价值但可能不那么“浪漫”或“上镜”的地方味道。
文章甚至危言耸听地提出,“家滋味”最终目标可能是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数字寡头”,掌控味道的解释权和传播权。
这篇评论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支持者认为这是对过度依赖科技和情怀营销的清醒审视,反对者则抨击其居心叵测、歪曲事实。
但无论如何,“家滋味”一直被赞誉包围的品牌形象,第一次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更糟糕的是,紧随这篇评论之后,一系列诡异的事件接连发生:
数据异常:“外婆的厨房”系统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微小故障。
有时,“虚拟外婆”在演示菜谱时会说出几句逻辑混乱、甚至略带负面情绪的话语(如“这么做真的对吗?也许老法子该变一变了……”)。
虽然技术团队迅速修复,但体验过的顾客中开始流传“数字灵魂不稳定”的谣言。
配方泄露:数款“家滋味”核心的、尚未大规模推出的、基于“文明基因库”研发的新品配方,竟然被匿名发布在了一个国际美食论坛上,配文直指“家滋味”所谓的“独家秘方”不过是故弄玄虚的数字拼贴。
合作受阻:几位与“家滋味”合作密切的民间老师傅,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匿名信件。
信中包含一些经过剪辑、扭曲的录音或模糊照片,暗示“家滋味”记录他们技艺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窃取并最终取代他们。
虽然老师傅们大多信任李苏团队,但疑虑的种子已经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