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扎双马尾的小姑娘,拽着父母的手蹦跳着数台阶,不远处还有一对银发夫妇互相搀着,每一步都走得缓慢却坚定。
歇够了,她站起身活动筋骨,准备慢慢下山。下山的路相较于上山轻松些,她却依旧走得缓慢,不舍得错过任何一处风景。
从慕田峪长城下来,沈南枝打车前去吃午饭。
接单的是位年轻司机,看到她是去吃口碑超绝的本地串吧,立刻来了精神:“您可算找对地方了!那家肉筋是真地道,我隔三岔五就想去撸几串,好多本地人都爱往那儿跑。”
沈南枝笑着附和,“嗯,我也是看的攻略选的他家。”
车停在串吧门口,还没进门,孜然混着肉香的气息就直钻鼻腔。
店里热闹得很,木桌旁坐满了食客,有人举着串大快朵颐,有人拿着菜单研究,这场面把沈南枝的馋虫彻底勾了出来。
她找了个靠窗的空位坐下,扫码点单时,眼睛在“大肉筋”“炸物拼盘”“炒方便面”上疯狂打转,最后干脆把推荐的菜全点了一遍。
没一会儿,滋滋冒油的肉筋串先上桌,红亮的酱料裹着肥瘦相间的肉块,咬下去的瞬间,油脂混着孜然香在舌尖爆开,她觉得有些烫嘴,但是有点儿舍不得吐出来。
吃饱喝足,沈南枝靠在椅背上揉肚子。歇了一会,她起身去结账。
“肉筋太香啦老板!”
老板笑着回道:“得嘞,喜欢的话欢迎常来啊。”
从串吧出来,阳光依旧暖烘烘的,沈南枝趁着这股子热乎劲儿,直奔恭王府而去。
一路上,她透过车窗看北京的街景,老胡同里四合院的灰瓦在阳光下泛着光,偶尔有骑着自行车的大爷慢悠悠晃过。
等下车瞧见恭王府那气派的门脸,青灰色的砖墙、朱红色的门漆,她的脚步也雀跃起来。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我倒要看看是怎么回事。”她小声说了一句,拿出身份证,检票走了进去。
恭王府+天坛
第一站就是西洋门,这扇门洞雕刻精细得不像话,繁复的花纹缠缠绕绕。
沈南枝绕着门拍了几张照片,“当年和珅建这门,得费多少心思啊?”
阳光斜斜照在门柱上,阴影里仿佛藏着当年工匠们的叹息与荣耀,她伸手摸了摸冰冷的石材。
“好像还珠也在这取过景,有一点点熟悉的感觉。”
过了西洋门,月牙形的蝠池映入眼帘。池水清凌凌的,倒映着岸边垂柳,风一吹,柳枝晃啊晃,池面的“福”字若隐若现。
沈南枝蹲在池边,望着水里的影子,突然觉得这“福”藏得真的很妙,不用刻意求,低头就能见。
她掏出手机录视频,给屏幕那头的叶青青发去:“这福气,我先替你吸一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