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烦恼就该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他家小二玉春不是说过么,说,“学生时代一切都是美好的,再可笑的事情也是美好的。”
上辈子他们只上了个初中,想要体会“美好”、“可笑”,都没机会。
成年了,在外头打工了,就体会不到了,只有该怎么存钱攒钱,该怎么养家糊口了。
土地划分过后,他们家现在的田地只有一块田一块土拿出来种了粮食,离得最近的田土都被改成了菜地,养苗子。
庄民国跟村里人一样,先去粮站买了粮种,是要准备种地的,村里人都买了粮种、玉米种,田种粮、土种玉米,等收成了除了留下自己吃的,其他的都上交、卖钱。
家家户户的农民都是这样做的。
上辈子他们家也是这样做的,两口子一年到头在田地里忙,得空了还要去帮衬丈母娘家,收成的一千多斤粮食、玉米除开了自家吃的、上交的,能卖上六七百块。
上工分的时候一年才分多少钱,一百多块的。
一年挣六七百块可比挣工分的时候,一年只分到一百多块强,其实拆分下来,家里的吃穿用度,人情往来,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这点钱根本就不够的。
太穷了,庄民国才跟着出去在工地打工。
就为了多挣几个钱。
出去打工确实比留在家里伺候庄稼挣钱。
再不济一个月也有百来块。
工地的活累人,但跟在家里伺候庄稼相比,都一样累。
几十年后的人不知道,见着大片大片空着的田土还问呢,问,“怎么不种庄稼的?空着好可惜的。”
种庄稼?谁种呢?“累啊。”
又累又挣不了钱,年轻的吃不了这个苦,都出去打工了,厂里头上班,一个月再差生活费是够了的,种一个月的地才多少钱。
对种了一辈子的地的人来说,谁不想田土里都种满粮食的,但一年到头守着田地种不来钱啊,一家老小张嘴要吃要喝的,种田跟出去打工只能选一条。
年轻人就更不行了,没想过要种地的,大儿玉林当了“小老板”后,他们家的田地倒是种了的,都是花钱雇人来种,雇人来收的。
那时候又时兴什么“无公害蔬菜”,自己种的卫生。
庄民国算了账的呢,卖苗子来钱,一块菜地一年也能挣五百,多养几块地的苗子,一年就能挣两三千,自己吃的粮食、交的粮食也有,这一年守着这几块田地的苗子比出去打工还挣钱,以后他就在砖窑厂上班,卖苗子,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田地多,种的苗子种类就多,辣椒、丝瓜、苦瓜、菜豆、再往后一些还有卷心菜、西红柿、茄子,家里的苗子多了,陈夏花还挑了几回去公社,放供销社卖。
多卖了几回,谁都知道红太阳大队四生产队的庄家苗子多了。
砖窑厂的工人们家里都是在庄民国家里买的苗子种菜,当了一年的工人同事了,三生产队的工人们也不排外了,三月份上工没多久,宣传栏就公布了,庄民国当选了砖窑厂砖窑三组组长。
庄秋当起了砖窑厂的厂长,姜辰这个“前厂长”又出去干大事了呢。
组长这个位置是去年过年才定下来的,根据县里的厂子制定的,组长要带着组员完成任务,检查质量,一个月工资要多三十块呢。
庄秋穿着一件白衬衫,一件军绿外套,脚上蹬着小皮鞋,连头发都剪成了短发,庄秋说了,她这样利落的发型才压得住人。
一群工人都是男人,厂长是女人,压着一群男人。
庄秋刚当上厂长,底下的工人还不服气的,挑拨庄民国妹夫姜东呢,说,“别人家都是男人当家,你们家是女人当家,你以后还要在你媳妇手底下干事,让她发工资呢。”
姜家人也有意见,觉得庄秋不该当这个厂长。
庄秋还非要当。
庄秋也扯起了大旗,“妇女都能顶半边天。”
工人的思想觉悟要高,要跟得上宣传告示呢,工人同志要是跟不上思想觉悟,那就是没有进步,在原地踏步,不能带动厂子进步,要“下课”的。
大盖帽一盖,谁都不敢再反对的。
庄民国领了工裤,回家跟陈夏花还说呢,“三妹现在是女强人了。”
庄秋上辈子就是姜辰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早就成女强人了。
按人家视频号上说的,庄秋这样的,就是活成了所有女人想要的样子。
精致、独立,干练,有钱。
陈夏花第一反应是:“那妹夫怎么说?”
“他说没意见,家里一直就是三妹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