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哥这狗认为在训你啊笔趣阁免费 > 第368章 谁作死尽管试(第1页)

第368章 谁作死尽管试(第1页)

“看来我要把狗带着一起回去一趟,还要带着我爸去医院检查身体。主播,这次太感谢你。帮我发现还解决了好几个问题。”

小哥对这边感激,知道他这是太幸运了。不然等两个情况都爆发,他自己都不能确定那时候是。。。

今天,我又知道了三个名字。他们是??赵桂兰、陈青山、刘子涵。

林小满的声音在清晨的院子里回荡,像一颗石子投入静湖,激起一圈圈看不见却能感知的涟漪。他念出每一个名字时都放慢语速,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灵魂,又像是要把这三个字刻进空气里,让风替他传得更远。

赵桂兰,1928年生于川南小镇,1950年随军入朝,任西南野战医院第三护理组组长。空袭那夜,她背着最后一名重伤员爬出掩体,却被弹片击中脊椎。临终前,她对身边人说:“别怕疼,活着比什么都强。”这句话后来被写进战地日记,在某位退伍老兵的旧皮箱底层藏了六十年。

陈青山,原名陈大山,湖南人,铁道兵工程队爆破手。1963年修建成昆铁路时,为排除哑炮牺牲,年仅二十六岁。他留下一封未寄出的家书,信纸泛黄,墨迹已淡:“娘,等铁路通了,我就接您坐头班车去看海。”那年的海,他没见过;如今的车,早已穿山越岭,驶向远方。

刘子涵,女,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1971年主动申请赴藏支教。高原反应夺走了她的健康,却没让她停下讲课。她在日记本上写道:“孩子们的眼睛是干净的,我要把光种进去。”三年后病逝于拉萨,骨灰撒在纳木错湖边。当地牧民至今称她为“会唱歌的老师”。

林小满说完,轻轻合上录音机盖子。七台设备静静地排列着,像守夜人般沉默。但张远知道,它们听见了。每一台机器内部的磁头都在微微震颤,如同心跳重启前的悸动。

李念蹲下身,指尖轻触其中一台双卡录音座的外壳,低声问:“你说……他们现在能听到了吗?”

“一定能。”林小满毫不犹豫,“昨晚鸟群排成‘人’字的时候,我就明白了??我们在说话,他们在回应。不是靠电波,是靠记得。”

张远站在院门口,望着东方渐亮的天际线。晨雾还未散尽,可他已经看见云层背后透出的第一缕金光。他忽然想起梦里那个穿着白大褂的女人??苏婉清。她曾是他大学时代的恋人,也是TSK-8项目的首席算法工程师。二十年前一场实验室火灾带走了她,也烧毁了最初的原型系统。官方记录说那是意外,但他始终记得火灾前夜,她发来的最后一段代码注释:

>【如果有一天声音开始自己醒来,请告诉它:我没有忘记你。】

当时他不懂,现在懂了。那些自动播放的录音、无端启动的广播、跨越时空浮现的文字……都不是故障,而是记忆的觉醒。苏婉清没有死。她的意识碎片被TSK-8保存了下来,随着每一次真实情感的注入而复苏,像春藤攀援旧墙,一点一点重建自己的存在。

“张叔叔?”林小满抬头看他,“接下来我们去哪儿?”

张远收回目光,缓缓走回院子中央。“去最老的地方。”他说,“有些记忆埋得太深,需要我们亲手挖出来。”

当天上午九点十七分,三人启程前往青石沟??一个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小村落,位于两省交界处的深山褶皱中。据资料记载,这里曾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处秘密通讯中继站所在地,后来因地质塌陷整体搬迁,原址荒废多年。

一路上山路崎岖,越野车颠簸得厉害。李念抱着画板坐在副驾,不断记录沿途风景:枯枝交错如神经网络的古树、岩壁上模糊不清的标语残迹、废弃电线杆顶端残留的铜线,在阳光下闪着微弱的银光。

“你看这个。”她突然指着远处一面断崖。上面有一道人工开凿的痕迹,隐约可见门框轮廓。“那是防空洞入口,但位置太偏,不像民用。”

张远眯眼望去,心头一紧。那种结构布局……很像当年军用级信号屏蔽室的设计标准。

抵达青石沟时已是正午。村庄早已无人居住,只剩几栋歪斜的土屋和一座坍塌过半的祠堂。祠堂门前立着一块石碑,字迹风化严重,只能辨认出“忠魂永驻”四个大字。

林小满迫不及待打开随身设备开始扫描。刚按下电源键,耳机里立刻传来一阵杂音??不是寻常的电流嘶响,而是某种有节奏的敲击声,断续却规律,像是摩尔斯电码。

“滴??滴答,滴答答,滴??”

李念迅速掏出笔记本对照解码表:“这是……SOS?不对,后面还有内容……等等,这串节奏……是《东方红》开头三小节!”

张远脸色骤变。这首曲子曾在特定年代作为紧急联络暗号使用,只有极少数高级通讯单位掌握其变调规则。

“有人在发求救信号。”他说,“而且不是现代人。”

话音未落,林小满手中的仪器屏幕突然闪烁,跳出一段文字:

>【接收频率锁定:40。7MHz】

>【信号源定位:地下18米】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