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哥说我天下无敌百度百科 > 第341章 杀贼(第2页)

第341章 杀贼(第2页)

那一夜,荆元恒难得睡了个安稳觉。清晨醒来,竟觉得神志清明,气息顺畅。他让辛开远扶他走出破庙,坐在一块青石上,望着东方初升的太阳。

“真暖和啊。”他眯起眼睛,“北方这时候,应该已经开始下雪了吧?我记得出发那天,洛阳城外梅花开了,宫女们在雪中跳舞,陛下亲自击鼓助兴。那时候人人都说,这一战必定凯旋,高丽王俯首称臣,四海归心……多美的梦啊。”

话音渐低,他的头慢慢垂了下来。

辛开远唤了几声,不见回应,伸手探鼻息,已然断绝。一代名将,就此陨落在蛮荒之地,终年五十三岁。

辛开远抱着荆元恒冰冷的尸体,在破庙后挖了个浅坑,用草席裹身下葬。没有棺椁,没有墓碑,甚至连块记号都没敢留。唯有一株野生木槿插在坟头,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临行前,他在庙墙内侧用炭笔写下一行字:**“君以狂言驱万民赴死,臣以忠骨填沟壑无怨。天下无敌?不过孤家寡人耳。”**

十年后,大业十二年,天下大乱。瓦岗寨李密起兵反隋,攻破洛口仓,开仓放粮,百万饥民奔走相告。某日,一名老卒在分粮时取出一块破布,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数百人名。他说,这是当年萨水之战幸存者口述的阵亡名单,原主人是荆元恒将军的旧部辛开远,已于两年前病逝。

这份名单辗转流入民间,被人抄录传诵,称之为《萨水名录》。据说每逢月圆之夜,辽东边境常有哭声响起,仿佛万千亡魂齐诵其名。

而在江都行宫,杨广夜半惊醒,听见窗外风雨中似有人呼喊:“荆元恒回来了!荆元恒回来了!”

他披衣起身,推开窗扉,只见庭院空荡,唯有枯叶翻飞。但他分明看见,远处宫墙上浮现出无数模糊身影,个个披甲执戈,面容枯槁,正缓缓向宫门走来。

他颤抖着退回床榻,喃喃自语:“不可能……朕的大军天下无敌……一定是谣言……一定是……”

可就在那一刻,他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曾亲口对荆元恒说:“爱卿此去,朕倚为长城。”

如今,长城崩塌,烽火熄灭,只剩一座孤城困守末世黄昏。

又过了两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缢杀杨广于江都。临死前,皇帝仰天长叹:“若早知如此,宁可不做天子!”

可世上从无后悔药。

当隋室倾覆的消息传至辽东,一位白发老兵独自来到当年萨水渡口。他放下一坛浊酒,点燃三炷香,对着滚滚河水磕了三个响头。

“将军,朝廷没了。”他哽咽道,“但您说得对,我们只是想回家……现在,终于可以安息了。”

风起浪涌,仿佛回应着亡者的低语。河岸边那块不起眼的石碑,历经风雨侵蚀,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唯有最下方一行小字依稀可辨:

**“吾非不忠,实难逆天。”**

而在遥远的平壤城中,乙支文德站在城楼之上,遥望北方。身边幕僚问他为何每年萨水之战纪念日都要举行祭祀。

他沉默片刻,答道:“那些隋军虽败,却非懦弱之辈。他们背负百日之粮,跋涉千里而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谓忠;临阵不退,血染河滩,此谓勇。纵然是敌,亦当敬之。”

于是高丽史书留下一笔:“隋师虽暴,然其将士多有节义之人,尤以荆元恒为最。虽败而不失其志,可谓悲哉。”

时光流转,大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欲征高丽,召集群臣议事。魏征谏曰:“昔隋炀帝三征不遂,丧师百万,非高丽强也,实民心离散、士卒疲敝所致。愿陛下鉴前车之覆,慎用兵戈。”

李世民默然良久,问道:“当年主将荆元恒,是何等人?”

左右答:“忠而无权,智而不得施,终为君命所缚,含恨而终。”

李世民叹息:“若是此人得遇明主,或可建不世之功。可惜生错其时,死不得其所。”

遂下令搜集隋末东征史料,编入国策,以为后世镜鉴。

多年以后,长安街头有说书人讲起这段往事,每每说到荆元恒萨水督阵、宁死不退之时,台下听众无不掩面而泣。孩童问父:“那人到底是英雄还是罪人?”

父亲沉吟许久,方道:“他是忠臣,也是牺牲品。他信了‘天下无敌’的谎言,便用自己的性命去验证真假。结果证明??没有无敌的军队,只有无辜的士兵。”

说书人抚尺一落,全场寂静。

唯有檐下雨声淅沥,一如当年洛阳宫外那场洗不尽血痕的春雨。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