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白江招工时率先开口说话的精瘦老汉也入选了这次凿井施工队。
选址打井时,自称姓吴的老汉竟然第一次就指到了出水旺盛的井眼位置!
“吴老汉我年轻时候打过不知多少口井喽,”吴老汉捻着花白的胡子,摇了摇头,“可还从没打过七八丈深的井呢!”
“神仙大人果然高深莫测!”
这句感慨让宁白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虽然已经大致明白了要怎么打一口神仙大人图纸上描绘的深井,但对于其中的原理,宁白江还是知之甚少!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可对于神仙大人而言,这些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
他们和神仙大人的差距还是太大了!
点出两个井口,用石头搭起石圈,将碓架安装好,再将鱼尾锉系在索绳上,凿井的前期准备便彻底完成了。
工人们轮流踩在碓板上,用自身的体重带动鱼尾锉重重砸在圈好的井口里,将泥土和岩石全部砸成了岩屑!
从河里取来的水混合着粘土,倒进砸出的深坑中,再用吞筒将泥沙岩屑混着泥浆取出。。。。。。
“嘿呦!嘿呦!嘿呦!”
雄壮的号子一声声传进草庙,也传进帐篷区所有人的耳朵里。
迸发着浓烈而雄浑的**!
“看来凿井一事已经步上正轨了。”宁白澄听着工人们的号子,欣慰地笑了笑,“想必距离大家都能喝上井水的日子也不远了。”
周衍想的却是另一件事,“有了水,就可以种菜了。”
“如今是秋天,倒是可以种一茬冬小麦。”
三朝十二国时期已经有冬小麦的种植,家中原是粮商的柳盈应了一声,“冬小麦的确适合,既不像稻谷那样需水,也可以耐寒过冬。”
“只是。。。。。。小麦收成不佳,像是这种贫瘠的地境,亩产恐怕只能达到七八十斤!”
即便对古代粮食亩产之低已经有过了解,周衍还是不得不感慨——幸亏古代人少,不然只怕无论丰年欠年都会闹饥荒!
要知道,现代的小麦亩产足以达到一千斤,甚至一些高产地区的小麦亩产量可以达到一千二百斤甚至更高!就算是条件比较差的地区,也能够稳定在四百到五百斤!
这是何等鲜明的对比!
“吾可赐予你们良种,”周衍缓声开口,“亩产可达三百斤以上。”
周衍准备传送过去一批经过现代优选优育后的高产麦种!
先定一个小目标,至少要达到亩产三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