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跟踪是件不好的事情。
亚夜并非没有社会常识……至少这种程度的常识还是有的。
再说昨天的第一位走在回家的路上,谁也不想被跟踪狂知道家的地址。尽管这并不是说她不知道。总之她听话地停下脚步——至少昨天是这样的。
再者,亚夜的话冒犯了他。
这也是当然的。在“跟踪”的前提下,她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引起反感。亚夜对此有些愧疚。愧疚,这也是十分陌生的情绪。但她的确不希望一方通行生气。这份心情凌驾于“想见到他”的私欲之上,如果她所抱有的心情真的应该称为“喜欢”,她不该为了满足自己而让对方不高兴。
尽管他恼怒的模样让她觉得十分新奇。但这并不是重点。
和理智无关的接触渴望,和刚刚萌生的、将他人置于自己之上的利他心理,两者在她心中争吵,半天没有争出一个结果。她理应按照后者行动。道理是这样的。
如果只是凑巧遇到呢?她可以不和他说话。如果她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那也算不上跟踪。
于是亚夜在便利店里看漫画。
或者说,做出一副是在看漫画的样子。
尽管这份关于凑巧的辩解不是很站得住脚。因为她听见背后传来非常夸张地咂舌的“啧”声。
她放下书。
“不是让你别跟着我。”第一位不耐烦地开口。
他总是穿单薄的短袖t恤。高中生年纪的男孩子通常不在意身上套了什么衣服,但他似乎对衣服的品牌有偏好,尺寸也合身。只是t恤袖口露出的胳膊相较之下仍然显得十分瘦弱。
少年双手插在口袋里。姿态传达出的信息是冷漠、希望与他人保持距离。也可能是自我保护倾向,但是,第一位吗?
“我以为那是说昨天。”亚夜还是为自己狡辩,尽管她也认同自己并不占理。
“当然是说永远。”他嗤之以鼻。
“……这个可以商量一下吗?”亚夜开口,有些为难,她想了一会,然后示意便利店对面的冷饮店,“你不想遇到我。我可以在附近的店里待着吗?我会待在角落里,你就当作不知道,好吗?”
“都说了我怎么可能不知道。”第一位没好气地说,“你都不去学校吗?跟踪狂。”
“现在是暑假哦,”亚夜回答,“你不去学校吗?”
第一位没回答,越过她去拿购物篮。
过了很久,他才开口:“……不去。”
向他询问就会得到回答。他比预想中更容易遇到,也比预想中容易接触。
这是简单到难以想象的有利情况。
既然只是伸手就能得到渴望之物,要克制自己保持距离反倒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一方通行正打开饮料冰箱,两罐两罐地拿咖啡。都是同一个牌子,但和亚夜第一次见到他时买的那款不一样。
“我能拿一罐吗?”亚夜问。
“便利店又不是我开的,问我干嘛。”
于是亚夜拿了一罐。
这个牌子剩下的咖啡被一方通行拿了个光,除此之外他只拿了一盒猪排饭,时间过了十点,这份便当放在店里打折半价区,里边的菜叶已经蔫了。旁边还有沙拉和咖喱便当。
“这个好吃吗?”她问。
“是肉就行。”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