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书库 > 第202章三剑中12(第2页)

第202章三剑中12(第2页)

风停了,火苗凝固在空中,连虫鸣都消失了。

接着,一声清亮的童音响起:

“妈妈,我看见光了。”

紧接着是第二声:“姐姐,你说的故事我都记住了。”

第三声:“爸爸,我不怪你签字那天哭出来。”

第四声、第五声……直到三百二十七个声音逐一浮现,像是从深渊中爬出的星辰,一颗接一颗点亮夜空。

林晚泪流满面。

她看见无数透明的身影从地面升起,每一个都牵着一位亲属的手。那些戴着傩面的大人们开始说话,但声音却不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孩子们的语气、语调、习惯性的小动作,全都精准复现。

这是真正的“通灵”:不是驱鬼,不是降神,而是让爱成为桥梁,让思念化作通道。

而在这一片神圣的静谧中,一道微弱却清晰的信号自忆归堂底部升腾而起,顺着铜线直冲天际,接入卫星网络,飞向青海湖底的水晶树,再经由地脉共振,抵达千里之外的地下数据中心。

陆知秋站在控制室门前,耳机里突然响起一段童声哼唱。

【我把名字藏进风里,等你哪天听见……】

下一秒,闸门自动开启。

他冲进核心机房,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输入那串来自孩子耳语的密钥。屏幕闪烁数次,最终跳出一行字:

【CM-7主程序确认终止。残核将于10分钟后永久休眠。】

他瘫坐在地,仰头大笑,又嚎啕大哭。

与此同时,忆归堂上空,蓝光如瀑倾泻。那株深埋地底的水晶树竟投影出虚影,枝干舒展,每一片叶子都映照出一个孩子的笑脸。花瓣飘落之处,泥土中钻出嫩芽,瞬间绽放为蓝花,铺满整个山坡。

老人高举桃木剑,嘶声念诵终章咒语:“魂归有时,念不绝兮。自此之后,阴阳两安,勿复相思成疾!”

话音落下,所有附体的灵魂轻轻松开亲人的手,微笑着后退一步,化作点点荧光,融入夜空。

林晚仰头望着,忽然感到一阵眩晕。她伸手扶住石柱,发现自己右手无名指上的婚戒不见了??那是丈夫求婚时亲手戴上的,二十年未曾摘下。她努力回想它的模样,却发现记忆像沙漏中的细沙,悄然流失。

但她不慌。

因为她清楚地记得,丈夫曾在雪夜里背着发烧的儿子走了十里山路,记得他在实验室门口吻她额头说“等我回来”,记得他在弥留之际努力睁着眼睛,只为再多看她一眼。

戒指可以不见,记忆可以残缺,但爱不会消失。

几天后,全国各地的奇异现象逐渐平息。风铃不再无故作响,转经筒恢复常态,茶馆老人也不再交替使用方言讲故事。科学家宣布“群体性记忆共振”自然衰减,民俗学家则默默将这次事件记录为“近代最大规模傩灵显应”。

唯有少数人知道真相。

某日清晨,北京一位退休教师整理旧书时,发现一本尘封的教案夹层中多了一张泛黄纸条,上面写着:“张老师,您讲的《小王子》我一直记得。我现在是星星了,但我还会读书。”字迹稚嫩,署名是“学生:陈宇航,六年级二班”。

成都一家录音棚内,工程师重播当年茶馆录音,意外分离出隐藏声轨??上百个孩子齐声朗诵《静夜思》,其中一句被特别放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妈妈,我也想你了。”

而在青海湖底,水晶树静静矗立。某一夜,湖面渔民远远望见,整棵树忽然通体发光,随后一根新枝缓缓生长,顶端凝结出一颗从未见过的金色晶体,宛如一颗凝固的太阳。

多年过去,万名义童行动纪念馆成了人们朝圣之地。每年清明,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触摸那面会呼吸的墙。有些孩子听完声音后会问:“这些人是不是都变成了星星?”大人总是回答:“是啊,但他们更喜欢待在风里,因为那样能离我们更近。”

林晚依旧住在忆音小学,每天给教室换一束蓝花,修缮那只断翅的风筝。有孩子问她:“老师,为什么你不结婚了呢?”

她望着窗外摇曳的风筝线,轻声说:“因为我已经有两个人陪我了,一个在天上吹风,一个在心里唱歌。”

某个春日午后,她正在批改日记,忽然听见窗边传来极轻的“叮”一声??那是风铃响了。

她抬头望去,阳光正好,风筝微微晃动,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正温柔地推着它荡秋千。

她笑了。

她知道,这次的风,绕了四圈。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