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明之南洋国主 > 第132章(第2页)

第132章(第2页)

叶应澜陪着他们走了旧车修理工厂,一起进办公室喝茶。

“我看乔老板的车队都是旧车。即便是你给筹赈会价格便宜,一辆新车动辄三四千,但是乔老板的旧车不过两千都不到。如今国内这个状况,新车折损也高,如果捐助旧车,不是有更多车子能进国内?”这位胖胖的霍先生提出这个问题。

叶应澜烫着茶盏,冲洗茶叶,抬头看向这位先生:“霍先生,旧车的价格天差地别,而且旧车不是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势必要新旧车一起捐,有人要是收购了没有修理好的旧车,替换了新车,旧车用于军用,故障不断。到时候说这些旧车是南侨总会捐的,怎么办?”

这位霍先生停顿了一下。

“我们提供新车,到港之后经过再次测试的车子,送往国内,尚且被认为是生意。而且,我们修出来的旧车,实际上也都是卖给国内,也是用于国内运输,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叶应澜给几位倒茶。

“不知道你们修理厂可有更多的旧车可以售卖?”霍先生问。

叶应澜心里明白各家都有小九九,这位霍先生是眼红乔先生汽车运输业务了。

乔老先生现在主营就是昆明到重庆和武汉到重庆两条线路,尤其是昆明到重庆,他儿子乔启明在香港和南洋采购了物资之后,通过余家的船运往海防港,如今香港一百大洋的东西到内地可以卖到三百大洋,边运输,边做贸易,就这已经赚得让人眼红。

直接说你们也要组建汽车运输公司,偏偏先说要让筹赈会捐旧车,明显是想要浑水摸鱼。叶应澜说:“供不应求,还没出来就被订了。”

这位略有些失望。

林先生和姜先生邀请叶应澜一起去吃午饭,午饭后再筹赈会门口,背后是红色横幅,前面是整齐的二十八辆崭新的救护车,在报社记者面前,进行了车辆交接。

张老先生声泪俱下地感激了海外华侨的爱国之心。

这时有记者问:“张先生,我想问,您对在武汉、重庆等地的商店出现南洋的捐赠物资。您有什么看法?”

张老先生被问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准备。

这这位记者拿出一份报纸:“这是我的同僚在武汉和重庆进行实地采访后,发回的照片,登上了今天的报纸。”

“我来跟大家念一下。”这位记者念了起来,“南洋捐赠抗战物资被高价转卖牟利……”

文章的内容是南洋给抗战前线的大米、煤油、阿司匹林、毛巾等物品出现在了重庆和武汉的商店里。

这篇文章内容念完,全场哗然。

边上的人还添了几句:“我也看到这条新闻了,所以才过来看看,想亲口问一下,我们省吃俭用,为国内捐赠的物资,为什么没有到前线将士手里?而是被放在商店里高价转卖。”

主持这场交车仪式的姜先生急急忙忙从记者手里接过报纸,报纸上有三张照片,一张是在汉口拍的,那是一家洋行门口,配上的是一个米袋,米袋有“星洲宝隆行捐赠”字样。另外一张照片是重庆的商行,记者买到了不同的日用品,相同的是,都有捐赠字样,最后一张是重庆那个商行的仓库,仓库里堆满了捐赠物资。

“张老先生,我们捐出的血汗钱,是为了救国,是为了救命,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的高价商店?”

“我们捐出去的东西,被贪污了吗?”

“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

“如果我们捐的钱,到不了将士手里,而是到了蛀虫手里,我们捐了做什么?”

“……”

声浪越来越大,星洲天气炎热,张老先生头上冒汗,掏出手帕擦:“诸位,诸位请冷静,这件事我们会尽快调查给大家一个交代。”

“没有调查清楚,捐赠物资不能发过去,发过去就喂贼!”

“对!不能发过去。”

“……”

年前去国内,叶应澜听了余嘉鸿炒生丝的事,余嘉鸿跟她说国民政府高官家属在开战之初,他们利用手里的消息,在上海炒作棉纱,炒作军服染料,获利数十倍。

当时,余嘉鸿就无奈道:“知道他们贪,知道他们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抗战,但是不还得靠他们打吗?如果不捐,如果不支持,那就亡国。”

叶应澜想着纵然是那帮人贪腐,可终究是华侨们的捐助还是拖住了日本军队,否则日本打进南洋,也不会针对马来亚华人进行大屠杀。

估计这是日本人挑拨离间,不过苍蝇不叮无缝蛋,国民政府从上到下贪腐严重,事情闹大也有好处,不能让他们杜绝贪污,至少让他们收敛一些吧?

叫救护车的交车仪式在汹涌的声浪中匆匆结束,叶应澜跟姜先生道别,姜先生送她下楼:“余太太,实在对不住。今天本该……”

“姜先生,这事跟筹赈会没有任何关系,陈先生为国殚精竭虑,林先生不顾身体为国奔走,筹赈会里的每一位都尽己所能。筹赈会也账目公开清晰,并无不妥之处。你我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为了母国存亡。”叶应澜轻轻叹息,“如今,我们明知道他们之中问题重重,然而现在更重要的是国家存亡,又不得不继续募集资金。早上到现在,看起来是冲着这次公债发行而来,陈公子是真公子,汉口和重庆转卖也是真转卖。您还是先去跟林先生商量,如何面对汹涌舆情?若是要我配合,我定然配合。”

“多谢理解。”

“同舟之人,何须多言。”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