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人是当地农民,发现金雕情况不佳后就用他知道的家禽急救方式处理,也是运气好,竟然治好了。”
“也不知道是大型鸟类智商相对高,还是别的原因,救助人表示,这只金雕就像是知道是谁救了自己一样,恢复了健康后还是久久不愿离开。”
说实话,鸟类小到麻雀,大到鸵鸟,奚绒自认是比较了解的,她光是听站长的话,就隐约觉得哪里不对。
具体说不上来,硬要说的话,就是故事性太强了,听着不真。
人类是一种喜欢给动物赋情的生物,很多动物的正常习性,经常被不懂的人看图说话,理解成比较美好的故事。
很经典也很常见的一幕,常常被人拍下来发在网上,引起讨论。一只麻雀喂另一只麻雀谷子,两只体型相仿,甚至被喂的麻雀体型要更大更加圆润一些。
有人会认为是麻雀夫妻感情很好,妻子喂食丈夫。
有人会认为是麻雀亲子,孝顺小鸟喂食大鸟。
还有的人懂一些,但是半懂不懂胡言乱语,说这是鸟妈妈在喂巨婴宝宝,宝宝都喂那么大了,还要妈妈喂。从而引申到社会问题,批判一通。
然而事实是,这只体型比亲鸟更大,还不会自己吃饭的‘巨婴宝宝’,这个时期才破壳25~35天左右,处于‘黄口小儿’的阶段,看似已经长成,实则还是学吃学飞的年纪。
以此可见,人类视角描述出的故事,可能跟现实发生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奚绒一边吃一边获取信息,一边像是顺嘴,问问细节。
简站长有些能答上来,有些也不清楚,还是需要实地去看看情况。
大家一起吃完晚饭,驾车前往救助人家里。
是的,金雕不在救助站,而是在救助人家里。
这其实是不符合规范的,正常来说,救助的野生动物在恢复健康后,应该及时野化放归,拒绝一切饲养、训练的行为。
简站长提前跟救助人打过招呼,对方也很配合,回复人在家,可以直接过去。
从下车开始,谢泽就跟在奚绒边上默默拍素材,这也是经过简站长同意的。她一听谢泽愿意帮忙记录,就立马点头,并且提出到时候视频发出去后可以艾特她们官号来一波互动,让救助站的凉凉官号蹭点热度。
谢泽找着角度,看有没有比较好看的景色拍下来当空镜。
救助人吃过饭就坐在屋外等人来,见到简站长一行人,就从板凳上站起来打招呼。
来了六个人。
简站长和小张他是认识的,还有两个带着工具的男工作人员他也眼熟,所以目光落在陌生的奚绒和谢泽身上。
简站长也赶紧介绍:“这是我们找的专家外援,奚绒,奚小姐,请过来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事。”
奚绒也简单打了招呼,目光落在房顶上的金雕。对方很警觉,自从察觉有陌生人类过来后就一直是站立状态,并且一直紧盯着她们的动静。
救助人嘿嘿两声,看着金雕帅气的身影就是一副很自豪的样子,他向奚绒解释:“大雕,别看一副很凶的样子,不会攻击人。”
他介绍金雕的样子,就像在介绍家里比较出息的孩子。
小张也说,“这只金雕很聪明,认识路。之前救助人联系我们说救助了一只大鸟,被他治活了,打电话过来问我们怎么处理。”
“我们派人过来看情况,判断金雕本身已经恢复了健康,就准备放飞,但是放飞后第二天,金雕又回来了。”
听到这里的救助人也认同的点点头。
小张继续说:“这金雕毕竟是一级,老住村里也不是个事,主要影响不是很好。而且猛禽啊,就怕什么时候出个意外伤到人,到时候责任不好划分。”
简站长咳了一声,补充道,“这毕竟不是金雕适宜的生存环境,它要吃点野兔野鸡的,我们这生态也供不起啊,万一吃到村民家养的,也影响村民感受啊。”
救助人也跟着点点头,但奚绒看他脸上分明没了刚才的认同。
“好。”奚绒应着,往屋檐下走去。
简站长拦了一下,“小心点,虽然没有伤人先例,但是猛禽还是不要靠太近,野性呢。”
奚绒在屋檐旁停下。
救助人家是两层小楼,不算很高,但还是需要仰头去看。
金雕刚才就一直关注她们动作,见奚绒靠近,本来缩着的脖子伸长了一点,仿佛是探头来看奚绒。
下一秒,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屋顶的金雕突然从高处跳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