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我打算来镇上摆摊做吃食生意,就卖盖浇饭怎么样。”
其实,孟娇想过无数种可能,比如卖炒饭或是直接让客人面对面点菜她再炒。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做盖浇饭最合适,一荤两素十文钱,三个纯素七文钱,到时候多推出几个固定套餐,再按时令更换些菜品,说不定还能招揽到不少中产以上的客人呢。
姚氏狐疑,盖浇饭字面意思倒是很容易听明白,但是拿什么盖,又拿什么浇饭?以她目前的阅历是完全想像不出来的。
但闺女在京城侯府长大,见识肯定比她多,自己好好听着就是了。只是眼下快要入冬,天寒地冻的出来摆摊做生意,她这个当娘的难免心疼。
“那是啥吃食?”
“就是在家做好米饭和肉菜再拉到镇上来卖,让客人选几样肉菜,直接浇盖在米饭上,一碗一碗卖就成。这样不仅方便还出餐快,客人也不用在大冷天等,前提是饭菜得好吃还热乎。”
“娇娇的手艺可比十里八乡做席面的大厨强太多了,你说怎么做,娘就怎么做。”姚氏也不问到底会不会赔本,要花多少成本,对孟娇那是绝对的信任。
孟娇早已经猜到了姚氏的态度,是个宠孩子的主儿。
“不过,现在家里缺粮少油的,咱须得再添置不少东西。”
母女俩达成一致,不再耽搁,又回到了那家价格相对公道的粮油铺子。
大米一般论斗卖,当然也可以按斤秤。每斗米大概只有十八斤多一些,孟娇怕不好拿暂时只买了两斗,就花了她足足二百五十二个铜板。
若是买口感更好的粳米那就更贵了,毕竟连一斤糙米都得五文钱。
她又花了八十文买了两斤粗盐,再加上几斤酱油、醋、香油,花椒、八角等杂七杂八的大料,总共消费了五百二十三文钱。
姚氏看着孟娇这花钱的速度直咋舌,“从前你奶管家,可从没买过这些个精细物。说是为了省钱供你阿爹读书科举,所以,肉菜基本就是水煮,连猪油都很少放的。”
孟娇真相了,怪不得上回吃红烧肉姚氏啥也没问,原来不止是反射弧长那么简单,而是她压根就没吃过那些放酱油等调料的肉菜。
紧接着又去杂货铺买了些器具,三十个普通粗瓷大碗60文,卖家是个上道儿的,见孟娇还买了不少东西,还额外多送了她两只碗,最后加上几个大木桶和木盆,又花出去三百多文。
孟娇见买的东西实在太多,只好把东西先交给大舅和大舅母看管。
又拉着姚氏去采购了一口大铁锅和不少当季的菜蔬,最后还把大舅肉摊上的大棒骨、猪头和剩下的几斤肉全给包圆了。
大舅和大舅母见母女俩一下买这么多,都露出不解的神色,“你俩这是不打算过啦?”
孟娇被这两口子的反应给逗的哈哈大笑,“不是不过啦,是打算今后都好好过!我打算在镇上摆摊卖吃食,以后舅舅可得每天帮我留几斤好肉。”
大舅和大舅母听到孟娇要做生意,都诧异不已,那生意哪是好做的,尤其就一个寡妇和小丫头。
但夫妻俩也没说什么扫兴的话,心知日子总得靠自己一点点过起来,总不能一辈子靠别人帮衬,那样自己的腰杆也会挺不直的,大不了以后再多搭把手把小摊生意做起来。
“这样好,那我把最好的肉都留给娇娇,平时卖十五、十七文的价格,我算最便宜的价给你。而且,钱的事也先不急,等挣了钱再给,本钱还够使不?”
不等丈夫说完,林氏早已经从钱匣子里摸出三两银子,“拿着吧,别跟你大舅母瞎客气,啥时候不够了就吱一声。”
孟娇还剩下二两多,并没有接,“眼下还够使的,等不够了再同舅母要,到时候我可是不会客气哦。”
林氏见孟娇不扭捏,知道不是客气话,也没再撕巴。
而姚氏见兄嫂如此仗义,这回可再也忍不住,呜呜直哭起来。
林氏抱着小姑子不停安抚:“多大的人了,还在孩子面前哭鼻子,快憋回去。”
而大舅见自己亲妹妹当街哭了鼻子,心知妹子成了新寡后心里苦需要发泄,抿直了嘴,心疼地撇过脸去不再看姚氏。
孟娇见状,把弟妹都交给了大舅看着,她自个儿去寻村长的牛车。
等她走到上午下车的地方,老村长都吆喝着牛要走了。也得亏牛车上就两个人,还不太眼熟,估计村里其他人都腿着回去了。
孟娇赶忙拦下:“村长爷爷,先等等。”
几分钟后,村长赶着牛车来到姚家的肉摊前,帮着把东西一一都搬上了牛车。
脑中浮现的想法和大舅的无比雷同:“这是不过啦?明明前不久才刚被公婆分家扫地出门,钱和地可都没分着。姚家兄弟再是个好的,也不能一下给这么多银钱吧,还是说回京城侯府当千金大小姐的大丫给帮衬的?”
村长想不明白也没问出声,虽说管理着大石榴村的日常村务,但他也没有打听一个寡妇隐私的习惯。
孟娇教兄妹俩说拜拜,一家四口同大舅,大舅母道了别。
等坐着牛车回到家门口,又是半个时辰后的事情了,孟娇见小院门口围满了人。
皱了皱眉,心里有种不详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