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勤殿内,书香墨韵弥漫。
康熙端坐于上首的软榻上,手里拿着本书,慢慢翻阅着。
待翻到某一页后,他突然问道:“舜居深山,与木石居,与鹿豕游……这话说的倒是清奇。你们且讲讲,何以圣贤隐于山林,反能为天下君师?”
他的目光扫过下方陪侍在侧的三位近臣——翰林院学士喇沙里、陈廷敬以及侍讲学士张英。
今日的日讲刚结束,君臣几人探讨的正是《孟子·尽心》篇。
喇沙里率先答道:“圣人不以贫贱易其志。舜帝身居深山,心里却装着天下,所以‘居约而志广’。陛下,此乃孟子之意。”
他话音刚落,陈廷敬便不疾不徐得接上:“圣人即便隐居山林,他的德行也足以震动天下。微臣以为,此言或许不单是说舜,也可用来比喻君主的德行。”
他说话一贯温和,却带着一种让人不易反驳的安定力量。康熙闻言抬眼看了他一眼,神色似笑非笑。
一旁的张英笑着摇摇头道:“陈学士此言虽正,但孟子又说‘无为其所不为’,若拘于‘德动天下’,未免又太重‘为’了些。舜帝若真在乎那个名声,当初就不会安心待在深山了。”
康熙被这话引起了兴趣,他低笑一声,目光转向张英。
他淡淡道:“那依卿之见,朕该学谁?”
陈廷敬清咳一声,正要圆场,张英却仍带着那副笑。
他略一拱手,不紧不慢地应道:“陛下,您这个问题,可把臣问住了。”
“陛下若学舜,便是有德而不自知;若学尧,便是以天下为心。微臣以为,圣心自有分寸,不学谁也罢。”
康熙抚掌大笑,称赞道:“敦复啊,你这倒是说得不错。”
皇帝又挑了另一句与众人探讨,殿内气氛渐渐缓和下来。
张英跪坐着,视线正好能从一旁瞥到后方的殿门。
他讲着讲着,突然语调慢了下来,眼睛微微眯起看向殿门。
只见高高的门槛边上,竟有一只穿着小靴子的小短腿努力地跨过来。
那腿短得可爱,悬空蹬了几下。
他努力往门内迈,可腿太短,折腾了半天,也只有一只脚跨过门槛,另一只怎么也迈不过来。
张英一时愣住,还没反应过来那是什么。
那小短腿的主人显然不肯放弃,使足了吃奶的劲儿,靠着门槛一番挣扎,终于整个小身子“扑落”一下,像只笨拙又可爱的小猫崽般翻滚了进来。
小家伙没收住力,在地上滚了一圈。
这一下,张英可算看清了,那小团子身上穿的杏黄色小袄。
小家伙人小体轻,没闹出太大动静。
凝神听讲的康熙没注意到这插曲,见张英突然卡壳,便问道:“敦复啊,怎么了?”
张英慌忙收敛心神,继续讲课,可眼角的余光却忍不住追随着那个小家伙。
这般年纪小的幼童,又穿杏黄,想来就是那位被皇帝养在深宫的太子了。
张英心中有趣,他没想到与太子的第一次见面,竟是这么个场景。
小太子摔在地上,第一反应是用小手捂住嘴,生怕发出声音惊动了里面的人。
他似乎没摔疼,只是眉头皱了皱。
随即很快又用手撑着地板,自己晃晃悠悠爬起来,还煞有介事地拍打着小袄子上沾的灰尘。
拍干净衣服,他又趴回门槛边,脸憋得通红,想把什么东西提过来。
张英这下好奇了,这小太子到底想拎什么东西进来?
他嘴上讲着课,头却悄悄往那边偏了偏。
这一偏,正好对上喇沙里和陈廷敬同样充满好奇与惊愕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