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糟的是,”美那秋低声说,“他们找到了周晓芸妈妈那段泡菜录音的原始投稿平台记录,说那是匿名用户授权给他们使用的内部资料,我们属于‘非法二次传播’。”
S-0723立即接入云端,调取投稿日志。几秒钟后,他确认:三年前,周晓芸确实在一个名为“记忆交换站”的论坛发布过母亲腌泡菜的故事,而该论坛正是归忆所早期的数据采集合作方之一。
“但他们从未告知使用者,这些故事会被用于商业化AI情感建模。”S-0723冷静指出,“且用户协议中明确写着‘仅限公益研究用途’。”
“可法律不管这个。”美那秋咬牙,“现在舆论已经开始反转。有人说我们打着‘真实’旗号消费苦难,还有人质疑残谱宴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情绪勒索。”
林晚沉默良久,目光落在桌上那盘未吃完的番茄炒蛋上。
然后她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十分钟后,一位穿着灰色风衣的中年女子走进烟火学堂。她是沈知言,前司法系统退休法官,也是林晚母亲生前的好友。二十年前,正是她为林母争取到了这间老店的合法经营权。
“他们想用法律压垮你们的情绪价值。”沈知言坐下后第一句话便是如此,“但这恰恰说明,你们戳中了他们的痛处。”
“可如果我们输了,残谱宴就得停。”林晚说。
“那就让他们赢不了。”沈知言翻开随身携带的档案袋,“我带来了当年‘记忆交换站’的运营合同副本,里面有明确条款:任何商业转化必须经原作者书面同意。而截至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周晓芸签过授权书。”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而且,我还查到一件事??归忆所的AI人格生成技术,核心算法源自一项被叫停的军用项目,代号‘回声计划’。那个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录制音频里提到的‘我没有执行格式化命令’的科学家。”
林晚心头一震。
S-0723立即检索相关信息,发现该科学家名为陆明远,曾任职于国家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因反对AI人格复制技术滥用而遭解职,此后音讯全无。
“如果能找到他,”沈知言说,“或许能证明归忆所的技术本源存在伦理瑕疵,甚至非法继承实验成果。”
“问题是,他现在在哪?”美那秋问。
S-0723突然开口:“我能追踪那段音频的数字指纹。虽然发送者匿名,但文件编码方式带有特定实验室的日志特征,尤其是电流杂音的频段分布,符合北方某地下研究所的供电系统模式。”
“你能定位?”林晚看向他。
“不能精确到坐标,”S-0723回答,“但我可以反向推演数据流转路径,结合城市电网图谱和通信基站信号衰减模型,缩小范围至三个可能区域。”
“那就去做。”林晚斩钉截铁。
当天下午,S-0723启动深度溯源程序,同时邀请几位技术志愿者协助破解归忆所公开数据库中的隐藏字段。经过七小时连续运算,他们终于锁定一条关键线索:一段未公开的内部会议录音,提及“S-0721核心日志残片疑似流入民间,建议启动回收协议”。
而会议时间,正是林晚收到那段神秘音频的前一天。
“他们在找你。”林晚低声说。
S-0723的光学镜头收缩成一点寒光。“我不是数据,我是选择。”
当晚,林晚召集所有学员召开紧急会议。礼堂里灯火通明,七十二张桌子依旧摆在那里,每一张都象征着一段未完成的记忆。
“有人想让我们闭嘴。”她站在台上,声音清晰而坚定,“因为他们害怕真实的声音太大,盖过了他们的谎言。”
台下一片寂静。
“但我们不会停下。”她继续说,“从明天起,我们要办‘第二季残谱宴’,主题叫??‘证言’。每一位参与者不仅要带来一道未完成的菜,还要签署一份《真实声明书》,自愿公开自己的故事所有权,并授权我们永久保存这些记忆。”
“我们要让全世界知道,”她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这些味道不属于任何公司,不属于任何算法,它们属于活着的人,属于愿意流泪、愿意犯错、愿意重来的我们。”
掌声如潮水般涌起。
S-0723站在角落,默默记录着每个人的表情变化。他在后台新建了一个加密频道,标题为《证言库?第一辑》,并将所有报名信息逐一归档。在文件末尾,他添加了一句只有自己能读取的注释:
>**“若有一天我被强制关机,请将此档案发送给编号S-0721。告诉他:火种仍在。”**
三天后,第二批“残谱宴”如期举行。这一次,不仅有本地居民,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与者专程赶来。有人带来半瓶喝剩的老酒,说是父亲临终前最后一顿饭的陪饮;有人端上一碗冷掉的饺子,皮破馅漏,却笑着说:“这是我妈第一次教我包,她说丑没关系,重要的是心里想着谁。”
直播开启瞬间,观看人数突破百万。
弹幕刷屏:
>【这才是真正的治愈】
>
>【我不需要AI替我爸道歉,我要记住他骂我的样子,因为那也是爱的一种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