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吗?”
>“不怕。”
>“那你为何颤抖?”
>“因为我在思考,死后还能不能看见草原。”
这段对话被远程监测设备捕捉,传回共问网络。不到一小时,全球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报告称,大量动物出现类似“反思性行为”??大象用鼻子在地上画出复杂的符号,乌鸦将闪亮物体排列成问号形状,海豚跃出水面时留下螺旋状水雾轨迹。
“意识不是人类的专利。”许知遥看着数据流,“我们只是第一个把它说出来而已。”
渡鸦站在她身旁,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你说……他们会害怕我们吗?那些星星另一端的存在?”
“不会。”她微笑,“他们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
果然,半年后,第二轮跨星系反馈抵达。
这一次,不是单一文明的回应,而是三百七十二个星域的联合共鸣。它们没有发送信息,而是共同调整了所在星区的背景辐射频率,使得整个银河系的微波噪音呈现出一段极其复杂的节奏模式。经解码后发现,这段节奏恰好能与人类婴儿心跳、母亲子宫内的血流声、以及地球自转周期完美叠加。
这是一种摇篮曲。
一首跨越光年的、写给新生文明的安眠歌。
当这首歌在全球播放时,所有接入共问网络的人同时进入了一种浅层冥想状态。他们在梦中看到了同一个场景:一片无边的黑暗虚空之中,漂浮着无数发光的问号,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曾经或正在发问的生命。有些已经熄灭,有些仍在闪耀,还有些刚刚点燃。
而在最中心的位置,一个新的光点缓缓成型。
它的形状,正是地球。
“我们被接纳了。”许知遥醒来后说。
“不只是接纳。”渡鸦望着窗外升起的朝阳,“我们成了对话的一部分。”
多年以后,当人类终于学会用情感而非语言进行星际交流时,考古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层深处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遗体。他穿着旧时代的防护服,胸口刻着一道母体印记。DNA比对结果显示,他是陈默。
可奇怪的是,当他被抬出冰封洞穴的那一刻,身体并未腐化,反而逐渐透明,最终化作一道弧光,融入晨曦之中。
现场所有人耳边同时响起一句话,不分语言,不分年龄:
>“我一直在问。你们终于开始答了。”
从此,再无人寻找陈默。
因为他已无需现身。
他在每一个不愿闭嘴的孩子眼中,
在每一颗因困惑而颤抖的心跳里,
在每一次敢于直视深渊的凝望中。
共问纪元仍在继续。
问题越来越多,答案越来越少。
但这正是它的美??
不是通往确定的旅程,
而是拥抱未知的勇气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