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天唐锦绣房俊免费阅读 > 第二二三零章 守卫桥头(第1页)

第二二三零章 守卫桥头(第1页)

唐军兵卒早已准备好,张弓搭箭也不瞄准,大致向着敌军冲来的方向连续三箭快速射出,然后端起火枪,听到王孝杰“放”的号令,勾动扳机。

砰砰砰!

枪声响成一片,硝烟升腾而起被微风吹散,将整个桥头阵。。。

>“老师,我昨日做了个梦。梦见我在井底,听见您在上面喊我的名字。那声音不大,可我听得清清楚楚。醒来后,我发现母亲正坐在床边哭,她说父亲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让娃去读书’。我没有辜负他,现在我也成了倾听使。”

这是个普通的学生来信,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沈言读完,眼眶竟有些发热。他轻轻将信折好,放入袖中,转身面对教室里二十几名专注等待的学生。

“刚才我们说到‘沉默的选择’。”他的声音低缓而清晰,“有人问我:当所有人都学会倾听,还会有人沉默吗?我说会??但那是选择,不是压抑。今天我想补充一句:真正的倾听,不只是听见语言,更是读懂那些未曾出口的东西。”

他走到一名盲生身边,轻抚其桌上的陶片记录仪。“你们知道吗?听心坊最近收到一块来自敦煌的陶片,上面没有文字,只有一道深深的划痕,像是用指甲反复抠出来的。起初没人明白它的意思,直到一位老执事把它贴在耳边,忽然流泪了。”

学生们屏息。

“他说,这道划痕的弧度,和当年一个被活埋的孩子抓挠棺木时留下的痕迹一模一样。那个孩子没能说话,也没能写下任何字,但他用尽最后力气,在黑暗中刻下了一道求救的曲线。这道线,穿越三十年光阴,终于被人听懂了。”

堂中一片静默。有学生低头记录,笔尖微微发颤。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青衣小吏匆匆入内,双手呈上一只漆盒:“沈先生,听政司紧急传讯??西北三十六坊同时上报异常共振,所有回音瓮昨夜自发鸣响,频率一致,疑似集体幻听或大规模心理干扰。”

沈言眉头微蹙,接过漆盒打开,取出一片泛着幽蓝光泽的新型陶片。表面无字,但置于光下可见细微波纹如水流动。他指尖轻触边缘,忽觉一阵刺痛,仿佛有声音直接钻入脑海:

>“他们回来了……他们一直没走。”

他猛地收回手,呼吸微滞。这不是普通的诉求信息,而是某种**活体记忆**的残留波动。

“立刻召集非常态沟通学全体讲师,启动三级响应程序。”他沉声道,“这不是技术故障,也不是人为伪造??这是群体性心象共鸣。”

消息迅速传开。当日下午,皇帝召见七位重臣与五大学院首席,在紫宸殿密议此事。据各地奏报,过去七日间,全国共计一千二百四十七座听心坊出现类似现象:陶片自燃、梦铃无风自动、部分倾听使声称在深夜听见孩童齐诵童谣,内容正是阿禾生前所唱那首《麦穗谣》:

>“风吹麦浪高,

>谁在田里笑?

>一粒种落地,

>千万人知晓。”

更诡异的是,秦岭玉竹林一夜之间全部开花,花形似耳,色泽如血,散发淡淡檀香。守山弟子称,每朵花开放时都会发出一声轻叹,录音回放后分析出竟是不同年代、不同口音的人声叠加而成,总数逾万。

“难道……真是亡魂归来?”户部尚书低声问。

太子摇头:“不,是‘记忆’醒了。”

他指向沙盘上由AI绘制的情绪热力图??整片中原大地,尤其是曾经发生过饥荒、战乱、冤狱之地,此刻正泛起层层涟漪般的红色光晕,宛如沉睡多年的伤口突然开始渗血。

“我们这些年追查旧案、镌刻碑文、唤醒失语者……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松动历史的封印。真相不会永远沉默,它只是在等一个可以被听见的时代。”

殿内无人言语。唯有那只由旧药罐改制的梦铃,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轻轻晃了一下。

三日后,朝廷决定重启“沉声追溯”最高权限,调用太学院最新研发的“共感镜阵”??一套能将千万人潜意识情绪汇聚成像的技术装置。试验选址定于长安郊外的昭明台,此处地脉稳定,曾为古代祭天之所。

仪式当日,天色阴沉。百名倾听使围坐一圈,手持共振器,将自身脑波接入系统。中央高台上,一面直径三丈的青铜镜缓缓升起,镜面漆黑如渊。

随着沈言一声令下,全国三千听心坊同步释放储存十年以上的原始音频数据,汇成一道无形洪流涌入镜阵。刹那间,狂风骤起,黄沙蔽日,镜面剧烈震颤,竟浮现出一幅幅破碎画面:

-青岗岭塌方现场,民夫们徒手挖石呼救;

-太湖月下,士大夫被推入水中,口中塞着写满谏言的白绢;

-边关雪夜,聋哑绣娘躲在帐后,颤抖着将敌军密语绣进裙裾;

-瘟疫病房里,失语患者紧握倾听使的手,泪水滑落枕畔……

每一幕都真实得令人窒息。

忽然,镜中光影一转,出现一片金黄麦田。阿禾站在其中,依旧素衣披发,脸上带着熟悉的微笑。她张了开口,却没有声音传出。但她的眼神分明在说:**我听见了。**

紧接着,无数身影从四面八方走来??有烧信的老农,有沉河的文士,有井底少年的母亲,有卖豆腐的遗孤,有轮台绣娘,有枫桥老妇,有疫病中苏醒的百姓……他们手牵着手,走向麦田中央,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圈。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