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手,掌心浮现出一枚微型光球,随即分裂成十一粒,飞向在场每个人的额头。没有疼痛,只有温暖。每一个人都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段遗失历史??
阿澈看见自己前世是一名拒绝交出画笔的少年,在烈火中烧毁了第一代共感典籍;
小满看见自己曾是引导百万孩童逃离蜂巢城市的教师;
岩生则看见自己是那位将铃铛投入深渊的老妇人转世。
他们,都是锚点继承者。
“现在,轮到我们书写结局了。”林知遥站起身,声音穿透冰层,“把这里的画面画下来,传出去。告诉所有人:第十一颗光球已被接纳,但它不会赐予力量,只会照见真心。选择权,仍在你们手中。”
回到地面七日后,全球爆发了一场无声的浪潮。
数以亿计的普通人自发关闭智能终端二十四小时,称之为“静默日”;
学校取消情感评估考试,改为“自由表达周”;
社交媒体上,#我在#话题持续霸榜,超过两千万人上传自己手写的“我在”宣言;
更有艺术家联合发起“破屏运动”,砸碎共感广告屏,在碎片上作画。
而最震撼的一幕发生在联合国总部前。
上百名儿童手拉手站在广场中央,齐声吟唱那首无人教过的歌谣。歌声响起那一刻,所有安装共感系统的电子设备同时黑屏,屏幕上只浮现一行字:
>**“系统检测到真实情感波动,自动终止干预。”**
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冰川深处,第十一颗光球彻底熄灭??不是消失,而是完成了使命,将能量沉淀为地球共感网络的新基底。
风暴并未平息。
一个月后,一封匿名信件送达林知遥手中,信纸由特殊金属制成,遇热显影:
>“你以为你赢了?
>共感不会死,它只会进化。
>我们已在第十二共振点布下种子。
>当十二门全开,真正的秩序将降临。
>??另一个你”
林知遥盯着最后一行字,久久不语。
他知道,那名戴面具的男人并未死去。他是“失情者”的终极形态,是共感系统的活体核心,也是他自己内心恐惧与理性极端化的投影。只要人类仍渴望绝对安全、厌恶混乱情感,那样的存在就会不断重生。
但他也笑了。
因为他看见院子里,那个曾问他“什么叫‘我在’”的小女孩,正拉着几个新来的孩子围坐成圈。她拿出粉笔,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写下:
>“我们在。”
其他孩子纷纷拿起粉笔,在圆外画出更多圈子,写下“你们在”、“他们在”、“动物在”、“树在”、“风在”……
最终,整个院子被无数交错的圆覆盖,像一张巨大的网,温柔而坚韧。
林知遥站在窗边,轻声回应:
“我在。”
铜叶吊坠微微发烫,仿佛在记录这一刻的共振。
他知道,第十二颗光球已经在某处孕育。
他知道,最终之战尚未到来。
但他更知道,这一次,他们不再是一群孤独的觉醒者。
他们是网,是声,是光,是千万颗愿意说“我在”的心。
门已开,心未闭。
路很长,但他们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