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无错 > 第164章 这个憨憨怎么在洛阳(第2页)

第164章 这个憨憨怎么在洛阳(第2页)

众人震惊。自春雷夜以来,南中始终隐于幕后,从未以真面目示人。此举等于向全天下载旗立号。

“时机到了。”阿?站起身,走向神龛,取出铁匣中的《全域资源调配模型图》,“他们烧我们的书,是因为害怕。他们派人来学,是因为需要。既然如此,我们就大大方方地教。不是施舍,是交流;不是征服,是唤醒。”

七日后,《答天下书》以桑皮纸印制,经信鸢星夜隼组投递至十二州要地。全文仅千字,却如惊雷炸响:

>“吾等非叛逆,亦非神仙。吾等只是不愿见人相食,不愿见良田荒芜,不愿见孩童因无药而夭折。

>所行之法,不出三条:**账目公开,劳者有份,疾者得救**。

>此非秘术,皆可学、可用、可改。

>若有愿试者,无论官民,无论远近,南中愿倾囊相授,共谋活路。

>??守心堂阿?”

随书附赠《共耕入门十问》,解答如何组建议事会、如何制定分工、如何防止豪强侵吞等现实难题。更有彩绘插图,展示南中儿童在“阳光厨房”领取热饭的情景。

此书一出,四方震动。冀州某县令私下召集乡绅宣读全文,竟有三人当场落泪。一名老财主捶胸道:“原来善政竟能如此简单!我一辈子防民如贼,反倒把自己困死了!”

更意想不到的是,数日后竟有两名晋廷御史联名上奏,请朝廷正式考察“南中新政”。奏章直言:“今百姓传言‘宁做南中牛马,不为北地良民’,若再压制,恐失人心。”

建康朝堂哗然。主战派怒斥二人“通敌”,然皇帝未加惩处,反而留中不发??这是默许的信号。

就在局势微妙之际,敦煌绿洲传来急报:西域使者成功促成三国结盟,共建“丝路共耕联盟”。粟特、龟兹、疏勒三国承诺互免关税,共享农技,并设立跨境义仓,专救旱涝灾民。使者在致南中的密信中写道:“你们的《约法》成了我们谈判的蓝本。如今商队不再只运丝绸,还运‘规矩’。”

岩桑读罢,久久凝视守心碑林。夕阳下,赵文远墓前香火袅袅,竟真有人供上了米饭与青菜。“老友啊,”他轻语,“你说过最怕被人当成神。可有时候,人做了真正为人之事,别人自然会敬你如神。”

此时,北方边陲传来一则奇闻:雁门关守将被朝廷革职查办,押解途中遭“山匪”劫囚,从此失踪。而接任的新将上任第三日,便下令修复关内废弃水渠,并请来一名“游方技师”指导施工。那技师背影瘦削,左袖空荡??正是曾被烧伤的沈青娥。

她站在渠基上,望着忙碌的民夫,对身旁玉喃笑道:“你看,他们开始自己提要求了。昨天还有人问我,能不能建个‘议事亭’,让各家轮流管水。”

“哥哥要是看见,一定笑出声。”玉喃望着远方青山,“他说过,最好的制度,是让人忘了制度的存在。”

南中春深,守心书院迎来第一批外邦学子。来自交州、夜郎、乃至倭国的青年齐聚讲堂,学习“五色账”与共耕契约。阿?亲授第一课:“你们不必照搬南中模式。真正的公平,是要因地制宜,让每个人都能说话、能参与、能监督。”

课后,一名倭国少年跪拜请教:“若国内贵族阻挠,该如何是好?”

阿?递给他一枚铜牌,正面刻“南来”,背面镌“不熄”。“带它回去,挂在最黑暗的墙上。然后找十个相信它的人,一起点亮一盏灯。不要挑战风暴,要学会成为风。”

夜幕降临,守心堂再次升起孔明灯。这一回,不止一盏,而是九十九盏,排成“继续”二字,缓缓升空。信鸢队全员出动,携带着最新一批“萤火包”??这次的内容更加大胆:《地方自治章程草案》《平民议政十条》《反贪腐监察法》。

岩桑站在望塔上,抚摸铁斧。那道金线仍未消退,反而延伸至斧刃,宛如血脉贯通全身。忽然,斧身轻轻一震,一片极薄的金属鳞片悄然脱落,落入他掌心。鳞片上天然形成纹理,竟似一幅微缩地图,清晰标出北地十七处潜在“民议亭”选址。

“这不是工具了。”老人仰望满天灯火,声音微颤,“这是活着的东西。它在替千万人呼吸、思考、选择。”

千里之外,江陵李昭收到《答天下书》副本。他坐在田埂上读完,默默将其折好,放入贴身衣袋。当晚,他在日记中添写:

>“从前我以为改变世界需要雷霆万钧。如今才懂,最深的变革,始于一次低头播种,一声孩童诵读,一场百姓自发的互助。

>我们不是救世主,只是引水之人。

>水到了,大地自会苏醒。”

同一时刻,代郡山村中,那位拾起灯笼的母亲已将“继续”二字绣在儿子的书包上。男孩背着它走进临时学堂,大声朗读新学的句子:“**公道不在天上,不在庙里,而在我们手里写的每一个字。**”

窗外,春风拂过冻土,嫩芽破壳而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