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无错 > 第162章 城下对峙(第1页)

第162章 城下对峙(第1页)

董卓站起身,不再多言,他目光扫过被军士按倒在地、面如死灰的段?等人,如同在看几具待宰的牲畜。

“将这些阉党余孽,尽数捆缚,听候发落。”

“诺!”

处理完这些,他的视线越过马车,望向洛。。。

晨雾未散,红水河谷的梯田上浮着一层薄纱似的白气。守心堂前那柄铁斧依旧伫立,裂缝中的苔藓又长了些许,绿意顺着斧刃缓缓爬升,仿佛血脉复苏。玉喃与沈青娥离开已逾半月,沿途信鸢断续传回消息:她们在巴东遭遇山洪,被迫绕道夷陵;途中收治了三十七名痢疾患儿,用自制草药灌肠法救回大半;代郡尚有三百余户疫病未愈,缺药少炭,亟需补给。

阿?每日清晨必登望塔,手持铜管远眺北方。她不再年轻,眼角刻满风霜划过的痕迹,但目光仍如当年春雷夜那般锐利。这日她下塔时,见判议局老匠人岩桑正蹲在铁斧旁,用鹿皮细细擦拭斧身裂痕。

“你还在修它?”阿?轻声问。

岩桑头也不抬:“不是修,是养。这斧子通灵性,当年劈开山岩引水时就沾了十八村百姓的命脉。如今南北血脉相连,它自然也随人心跳动。”

阿?默然。片刻后道:“第二批北行团走了,第三批报名的已有五百余人。医班、账房、工造三科几乎全员请愿。我怕……朝廷不会坐视。”

“他们早就不坐视了。”岩桑冷笑,“昨夜游哨带回一个重伤少年,是从建康逃出来的文书童子。他说,户部裴景徽已被罢官,罪名是‘私通南蛮,倡乱纲常’。尚书台搜出一册《南中屯田策》抄本,当场焚毁,还杀了两个誊录的书吏。”

阿?闭目良久,再睁眼时眸光如刀:“那就更不能停。越压,越要传。”

当日午后,守心书院召开紧急议事。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公开回应北方禁令,并启动“暗流计划”??即派遣精干子弟伪装成商旅、僧侣、流民,秘密潜入被封锁区域,带去技术与典籍。

反对者多为年长判官。“我们不是叛军!”一人拍案而起,“若公然对抗晋廷,便是自绝于天下,南中十年自治之基将毁于一旦!”

支持者则以青年教习为主。水利科主讲孟云站出来道:“可若袖手旁观,任由北方百姓饿死病死,我们的自治又有何意义?南中之法,本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当年春雷崩渠,死了三十七人,才换来今日十八村共耕共责。现在北方正在经历他们的‘春雷’,我们怎能装作看不见?”

争论至深夜,阿?终作决断:“不宣战,不结盟,不称义。但我们必须做三件事:第一,加快刻印《共耕条例》《五色账册使用法》等基础手册,制成袖珍本,藏于竹杖、鞋底、发髻之中;第二,重组‘信鸢队’,增设夜间飞行组,专走险道传递情报;第三,设立‘影榜’,凡愿深入北方执行秘密任务者,名录不公之于众,家属由南中统一赡养。”

话音落下,堂内寂静如渊。

次日清晨,第一批“影榜”成员悄然启程。共十九人,分五路北上。其中有两名女子扮作尼姑,携带着用蜡封好的《妇孺救治图谱》微型卷轴;一名盲眼琴师背着琵琶,琴腹中藏着《约法三章》全文;还有一对父子假作逃荒,推着破车,车轴hollow处塞满了净水陶片模型与掘井口诀。

与此同时,江陵城外某处屯田营地,李昭正蹲在一排土屋前查看新打的地基。他身上粗布短褐已洗得发白,脚上草鞋磨穿了底,却仍一丝不苟地用木尺丈量每一道沟槽宽度。

“李顾问!”一名小吏匆匆跑来,“荆州刺史派兵查封了咱们的义仓试点!说我们擅自聚众议事,形同谋反!”

李昭抬起头,脸上没有惊怒,只有一丝疲惫后的平静:“他们抓人了吗?”

“还没……但围住了大门,不准任何人进出。”

李昭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走,我去会会他。”

他独自一人走向城门,身后跟着数十名屯田农夫。这些人原本是流民,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如今脸上却有了生气。他们默默跟在后面,越聚越多,到最后竟形成一支无声的队伍。

荆州刺史王允之正在府衙饮酒,听闻“南蛮顾问”求见,冷笑道:“让他滚进来。”

李昭步入大堂,拱手行礼,不卑不亢:“大人封我义仓,可否容我一问:仓中所储何物?”

“粟米!”王允之瞪眼,“你明知故问!”

“是官仓拨下的吗?”

“自然不是!尔等私自募粮、私设仓储,岂非藐视国法?”

李昭点头:“原来如此。那我再问??若今年冬雪提前,流民无处取暖,冻死者千计,责任归谁?若是春旱三月,无种可播,饥民暴乱,血染街市,又该由谁担罪?”

王允之语塞。

李昭继续道:“南中无衙役,却有民议。每一粒粮入库,都经十户代表查验签字;每一次放粮,都要公示三日,接受质询。我们不怕查,只怕不查。大人若真忧社稷,不如亲临义仓,看看那一本本红黑黄绿的账册,是如何让损耗从四成降到七分的。”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本薄册,双手呈上:“这是上月收支明细,请大人过目。若有虚报冒领,任凭处置。”

王允之迟疑片刻,翻开一看,顿时怔住。只见页面清晰标注每一笔出入,连一只陶罐修补费用都列明工时与材料。更令人震惊的是,末尾附有一张“预警白表”,赫然写着:“预计十二月寒潮来袭,燃煤储备不足,建议提前组织伐薪队进山采割枯枝。”

他猛地合上册子,盯着李昭:“你……真是个南中樵夫出身?”

“曾以砍柴为生。”李昭答,“后来学了算术,明白了数字也能救人。”

王允之沉默良久,忽然挥手:“撤围。但义仓不得再扩,议事不得超过三十人,且须报备备案。”

“谢大人。”李昭躬身退下。

当晚,他在灯下写下日记: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