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们都消失了,请告诉后来的人:
>我们曾经停下来,听过彼此的声音。”
她抬头看他,眼中泛起微光。
“你知道吗?碑灵说过,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能量,不是速度,而是‘回响’。
>当一句话被听见,它就不会真正死去。
>它会变成风,吹过别的耳朵;
>变成光,照亮别的黑夜;
>变成种子,在陌生的心里生根。”
林远舟点点头:“所以我们会一直走下去,哪怕航速只有每秒三十公里。”
“因为我们不是赶路。”她说,“我们在播种。”
归音号再度启程,驶向下一个标记点。沿途,越来越多的星球亮起了微光,像是黑暗中陆续点燃的烛火。有些是人类殖民地,有些是外星文明,还有些尚无法识别形态的存在,它们共同做着同一件事??打开通讯频道,发送一条简单信息:
>“我在听。”
而在宇宙更深的地方,新的发光森林正在萌芽。科学家们后来称之为“共感绿洲现象”??一种无法用物理定律完全解释的生态突变:当某个文明首次实现大规模情感共享后,其母星周边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微妙扭曲,催生出类似根语者森林的能量生态系统。
人们开始相信,爱不是虚无缥缈的情绪,而是一种可以观测、测量、传递的宇宙基本力。
十年后,归音号回到地球。
南极科考站已改建为“初心学院”,培养新一代的情念使者。第八十五号碑旁,多了一块副碑,镌刻着所有已知“未完成之歌”的开头句。每天都有人前来添上自己的那一句。
阿禾站在碑林间,听见身后脚步声。
是那个曾问她“会不会被淘汰”的孩子,如今已是少年。
“我现在明白了。”他说,“慢不是落后,是留给心灵的时间。”
她笑了:“那你现在最想对谁说句话?”
他望向远方:“我想对我小时候的自己说:别怕哭,那不是软弱,是你在认真活着。”
她摸摸他的头,转身走向归音号。
船舱内,日志本静静摊开,最新一页写着:
>“今天,一位老兵告诉我,他已经三十年没做过梦了。
>昨晚,他梦见母亲叫他吃饭。
>醒来时哭了很久。
>他说,谢谢你们让我还记得眼泪的味道。”
笔尖忽然自行移动,在末尾添上一行小字:
>“这支笔的故事结束了。
>下一支,正被人握在手中。”
她合上本子,走到广播台前,按下发射键。
没有语言,没有指令。
只有一段纯音乐缓缓流出??那是《慢行歌》的变奏版,加入了脉语者的地鸣、根语者的叶语、速修脱盟者的低语,以及无数未知文明的哼唱。
旋律悠长,不急不躁,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河。
信号穿越星海,不知将落于何处。
但她知道,总会有谁,在某个夜晚,忽然停下手中的事,抬起头,听见了什么。
然后轻声说:
“嗯,我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