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之中,浮现出影像??
一个小女孩,扎着羊角辫,穿着红裙,赤脚奔跑在泥泞的村道上。她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奖状,大声喊着:“阿婆!我考第一啦!”
画面一闪,她被推入黑车,车门关闭前,她用力拍打着玻璃,哭喊:“我不是坏孩子!我没说错话!”
再一转,她在审讯室里蜷缩在角落,十岁的小脸满是淤青,嘴里却还在背诵《承言录》第一章:“人人生而有言……不得因惧而默……”
最后,镜头定格在她闭眼前的一刻。她望着天花板,轻声说:“我会记住这首歌……等你们来听。”
全场寂静。
连雨声都仿佛停止了。
不知是谁先开始,孙女跪了下来,对着井口磕了一个头。接着是档案馆女子,然后是闻讯赶来的村民,一个个跪倒在泥水中,泪流满面。
“对不起……我们来得太晚了。”
“对不起……让你一个人熬了那么久。”
“招娣,回家了。”
井中的光缓缓收敛,最终归于平静。只余那件红袄,在风雨中轻轻摆动,像一颗仍在跳动的心脏。
数日后,共心伦理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经多方论证,决定将此井列为“一级记忆遗址”,永久保护,并命名为“招娣之井”。同时,开放部分“沉默档案”内容,供公众查阅。
然而,风波并未结束。
一个月后,北方某军事基地突遭黑客入侵,防火墙日志显示攻击源指向南方一座废弃广播站??正是十年前那台错乱共心仪的所在地。
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发现设备已被彻底清空,唯独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你们删掉录音,我们就重播;
>你们封锁真相,我们就传唱;
>你们杀死说话的人,我们就让石头开口。
>??十七村幸存者第二代联合体”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报告异常现象:学生自发组织“夜歌会”,在午夜齐声哼唱《采莲谣》。监控拍到的画面令人动容??每当歌声响起,附近的老屋墙壁便浮现淡淡字迹,内容全是当年失踪者临终前未能说出的话。
>“我想回家。”
>“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我不是叛徒,我只是说了真话。”
政府一度考虑禁止此类活动,但在舆论压力下作罢。最终,教育部宣布将《采莲谣》纳入小学音乐教材,并注明:“此曲不仅为美育之用,更为铭记之始。”
又一年春分,望归村迎来特殊访客??一位百岁老人,坐着轮椅而来。他是当年十七村唯一的男性幸存者,名叫赵长根。五十年来,他从未开口说过一句话,家人称他“选择了沉默”。
他在孙辈搀扶下来到井边,静静坐了整整一天。黄昏时分,他忽然抬起手,颤抖地抚摸那件红袄。
然后,他开口了。
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却一字一顿:
“招娣……是我带你去打水的那天……你说要给我讲个笑话……你还记得吗?你说……‘鱼儿游啊游,游到皇帝家门口??问他怕不怕共心仪?他说怕!因为他心里有鬼!’”
他说完,笑了,像个孩子。
随即,老泪纵横。
当晚,井底再次传出歌声,这次不再是童谣,而是一段陌生旋律。考古学家辨认出,那是明代流传下来的《招魂曲》,早已失传百年。更诡异的是,录音分析显示,歌声中混杂着至少十二种不同声线,男女老少皆有,仿佛整座村子的灵魂都在合唱。
明心听到后,久久无言。良久,她对身边助手说:“我们一直以为,共心仪是用来倾听死者的工具。其实错了。它是桥梁,让死者也能听见我们。”
“他们需要的从来不是被记住,而是被回应。”
几年过去,世界悄然改变。
曾经戒备森严的共心塔,如今成了公园里的艺术装置;曾被视为危险的“神经共感”,已成为心理治疗常规手段;而“血脉寻声计划”更是发展出“跨代对话疗法”,帮助无数家庭解开积压数十年的心结。
但也有人选择远离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