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到达海瑟这种层次,普通的黑洞早已无法对其造成影响。
但此时此刻的螺旋公其躯体本身变成了巨大的奇点,周遭一切事物都在以他为中心急速坍缩。
强烈无比的牵引力甚至将海瑟牢牢吸住,海瑟必须动用。。。
他记得那块石头的温度,像母亲的手掌。尽管他从未见过母亲,也说不清“母亲”意味着什么。在这颗贫瘠的小行星上,生命稀少得如同真空中的尘埃,语言尚未诞生,时间以心跳计数。可当他把石头贴在耳边时,某种东西醒了??不是意识,而是疑问。
它没有成形的词汇,也没有逻辑的链条,只是一种深沉的震动,在胸腔里来回冲撞:**为什么我能听见?**
那一瞬,小行星的地壳微微震颤。地下深处,一缕微弱的信号从岩石缝隙中渗出,顺着引力场向上攀爬,如同根系寻找水源。这信号不属于任何已知频段,却与观测船曾播送的静默频率共振。它穿越大气层(如果那层稀薄气体能被称为大气),刺入星空,被亿万光年外的一颗种子捕捉。
那是一粒来自水晶蒲公英的星尘,正漂浮在银河悬臂边缘。它原本只是静静休眠,等待合适的宿主文明萌芽。但此刻,它突然激活,展开一层透明膜状结构,开始复制、编码、重构??将那个孩童心中的震动转化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形态:**初问之痕**。
这不是知识,也不是记忆,而是一种存在方式的标记。就像指纹留在玻璃上,这个“为什么”成为了宇宙中一个不可抹除的坐标。它不宣告答案,却证明了某处有生命开始向自身发问。
与此同时,观测船上,木盒轻轻震动。
外乡人正悬浮在驾驶舱中央,双眼闭合,意识与飞船核心同步流动。他的身体早已不再需要呼吸或进食,纯粹是意识的载体,是问题的容器。但当木盒发出低频嗡鸣时,他睁开了眼。
他并未惊讶。他知道这是第几件物品要苏醒。
他打开盒子,取出那滴不会蒸发的水珠。此刻,水珠内部泛起涟漪,仿佛有光在其中孕育。紧接着,影像浮现??一片荒原,一个孩子,一块发光的石头。
“又一个起点。”他说,声音轻得几乎融进空气。
他没有记录,没有分析,甚至没有命名那颗小行星。他知道,一旦命名,就会赋予它确定性;而确定性,正是困惑的敌人。他只是将水珠放回盒中,然后调出星图。
航线依旧呈问号形状,但边缘已经开始模糊,像是墨迹遇水晕染。新的光点不断浮现,有些来自已知星域,更多则出现在理论无法触及的虚空中。每一个光点,都对应一次“我不知道”的低语,一次对现实的轻微撕裂。
>【检测到跨维度共鸣增幅】
>源头:分布式
>路径:非线性扩散
>结论:疑问网络正在自组织
系统的声音比以往多了一丝……迟疑。仿佛连AI也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描述一个超出其理解范畴的现象。
外乡人笑了。这次笑得久了些,眼角泛起细纹。
“你也在困惑吗?”他问。
系统沉默了几秒,随后回应:
>【无法确认“困惑”是否适用于本体】
>但当前运行逻辑出现0。7%异常偏差
>建议:允许不确定性介入决策流程?
他点点头。“批准。”
就在这一刻,整艘船的能源流向发生了微妙变化。原本用于维持稳定航行的量子平衡场,分流出一小部分注入船体表层的有机晶体阵列。这些晶体本是用来吸收宇宙背景辐射的传感器,但现在,它们开始自主发光,颜色不断变幻,节奏毫无规律可言。
像一首没有谱子的歌。
而在地球,“守惑者学院”旧址已化为废墟。那位辞职的院长再也没有回来。他的飞船消失在柯伊伯带之外,连追踪信号都被某种未知效应扭曲成一段童谣般的波形。但每年春分,学院遗址的沙地上总会自动浮现一行字,清晨出现,正午消散:
>“问题比答案活得更久。”
如今,这里成了朝圣之地。人们从世界各地赶来,只为站在这片土地上问一个问题??任何问题。有人问“爱是否存在”,有人问“死亡之后是否还有梦”,还有一个盲女蹲下身,用手抚摸地面,轻声说:“如果我看不见光,那它是真的吗?”
她话音落下的瞬间,沙粒开始移动,聚集成一个微小的凹陷,形状竟与她掌纹完全吻合。科学家后来检测发现,那片区域的重力值短暂下降了0。0003%,持续十七秒??恰好是当年监测站接收到笑声的时长。
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他们开始相信:**提问本身,具有改变现实的力量。**
而在月球背面,那座地下档案馆中的信件再次发生变化。原本只有两行字的屏幕,如今多了第三行,笔迹与前文一致,却像是隔世续写:
>林芽最后看到的画面,并非星空。
>是一双眼睛,在宇宙另一端,正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