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今日触景生情。”
打开了话匣子,薛姨妈一脸的感触。
“你姨母家也看到了,随便挑一处来,不是有门生就是故旧,又或者关系莫逆,不是寻常大户可以比的,咱们也比不了。”
“那又为何?”
薛宝钗奇道。
薛姨妈又叹了口气,变得越发消沉。
“你大哥娶的媳妇,你也知道,家不成家,日子是没法过了,香菱都容不下,只能安顿在你身边,反正也顾不得贾府下人们如何嚼舌头。”
“如今咱们大房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长此以往,你该怎么办才好。”
薛姨妈越说越伤心,又忍不住哽咽。
儿子是个不成器的。
家里的生意撑不住,娶了个媳妇还把家里搅的不宁。
还得寄人篱下。
借着贾府的势力,自家的生意都还在衰败,真要是搬离了出去,她们这孤儿寡母的,儿子又不成器,只怕要不了几年就被虎狼瓜分殆尽。
“二叔应该不至于如此。”
薛宝钗明白了母亲伤心的原因,根子竟然是二房。
薛家大房和二房,虽然自父亲死后,母亲不打招呼带着他们来京,很多事情便被摊开,虽借着姨母家的势力,大房保住了很多生意,可大房和二房的生意依然很多是同样的。
大房的核心生意,二房也是如此。
毕竟是一个根子出来的。
二房的生意越做越大,靠着新的商道,不光赚了许多的钱,也寻找到更多的货源,原来的生意也得到了好处。
二房的生意做多了,大房的生意自然也就变少了。
此消彼长,薛宝钗虽然没有像表妹宝琴那样从小四处奔波,却也听父亲说过,商场如战场,不进则退,退者一败涂地。
“你二叔就算给我们留口饭吃又能如何,我们家还能缺口饭吃不成。”
薛姨妈心疼的抱起女儿。
这些年女儿不知不觉已经十七岁。
从前明开始变化,至今以来民间风气里,女儿十七八岁嫁人,大户稍微晚一点,十八九岁的样子,再晚就是老姑娘了。
以前他们家底子还足,死鬼丈夫刚刚丢下她们,当时还有点人情脸面,偏偏那时女儿年龄还小。
入宫是没得指望了。
嫁给宝玉,如今也不太可能。
要是二房衰败下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种局势最合适,可盼着姐姐不好,薛姨妈也不愿意。
当时姐姐家日子越好,自己女儿越是不可能,薛姨妈心里清楚。
那么再找下去。
薛姨妈一时间没有了主意。
贾府的三姑娘比自己女儿还小几岁都已经订婚,二姑娘也比自己女儿小,按照贾赦急不可待的样子,可能几个月后就要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