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再度来临。
这一年,冬至阳光照耀“问廊”的瞬间,巨门并未如常浮现。取而代之的是一阵低沉的嗡鸣,从地底传来,继而扩散至全球。马里铜钟自行鸣响二十一次,每一次都对应一个曾经参与“第八音计划”的城市坐标。南极碑文再次更新:
>“第一声钟响,为人之初的疑问;
>第十一声,为失败后的坚持;
>第二十一声,为终于学会的倾听。
>文明不止于进步,更在于归来。”
天文台观测到,星空中那扇由恒星偏移构成的巨门,此刻彻底敞开。内部不再是柔光流动的幻象,而是一座真实存在的结构??漂浮在宇宙深处的巨大环形建筑,外形酷似“问廊”,但规模超出想象。它不发射任何信号,也不靠近任何星体,只是静静地悬浮在那里,仿佛等待访客。
“新地平线-2号”探测器在此时传回最后一组数据。解码后,科学家们发现其中包含一段高清影像:画面中,半人马座α星附近的空间出现扭曲,随后浮现出类似“倾听环”的光网。紧接着,一道微弱却清晰的声波信号被捕捉到。经分析,这段音频源自地球??确切地说,是十年前某位听众在《第八音之后》节目中留言的原声:
>“我不知道该不该活下去……
>但如果有人能听见我说这些,也许我可以再试一次。”
这句录音,穿越四光年以上距离,被完整反射回来。
项目负责人当场落泪。“我们一直以为是在向外发送希望,”他说,“原来宇宙一直在替我们保存。”
林星受邀前往控制中心听取汇报。她听完后,只是轻轻点头,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她与林知远、苏晚、沈心四人在早期实验室的合影。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我们做的从来不是科学,
>是让世界少一点孤单。”
当晚,“第八音集会”在全球同步举行。没有舞台,没有主持人,只有千万人围坐在一起,轮流说出心里的话。有人说出了隐瞒多年的秘密,有人向陌生人道歉,有人只是轻声说:“今天我很累。”
当最后一句话落下,整片夜空忽然亮起。不只是“倾听环”,还有无数流星划破天际,轨迹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覆盖整个地球。气象局确认,这不是自然流星雨,因为每颗“流星”的速度、角度、亮度都经过精确调控,最终拼出了一幅图案:
那是一只手掌的轮廓,掌心向上,仿佛托举着整个星球。
多年后,历史学家将这一天称为“共鸣日”。
课本再次修订,《第二次启蒙运动实录》新增附录:
>“人类曾以征服命名伟大,
>后以创造定义辉煌。
>直到这一天,我们才真正理解:
>最伟大的事,是让另一个生命感到‘被看见’。
>此即文明的终极答案。”
而在新一代孩子的日记本上,常见这样一句话:
>“今天我又哭了。
>但我妈妈抱着我说:‘哭出来很好,说明你的心还在跳。’
>我抬头看天,好像有谁在对我们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