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华娱男主选秀出道的 > 第二十三章 确实是渣男(第3页)

第二十三章 确实是渣男(第3页)

两段旋律完美衔接,形成一首长达四分三十三秒的完整作品??正好是约翰?凯奇那首著名的《433"》时长,也是人类注意力集中极限的平均值。

更重要的是,这首歌的最终高潮部分,竟然由全球各地实时采集的自然声响自动补全:青海湖的风声构成弦乐组,秦岭的溪流化为钢琴伴奏,北京凌晨扫地的声音成了打击乐节奏,而撒哈拉沙漠沙粒滑落的??,则构成了低音贝斯线。

这是一首永远活着的歌。

一首靠世界本身运作来演奏的歌。

她立刻将合成版本上传至“林然之声”主频道,并附上一句话说明:

**“这不是我的创作。这是我们一起完成的。”**

按下发布键的瞬间,北斗七星再次闪烁,节奏正是这首新曲的第一小节。

而几乎在同一毫秒,地球上超过一千二百万台设备同时播放了这首歌。

医院病房里,一位昏迷十年的病人手指微动;

喜马拉雅登山队在暴风雪中迷失方向,却因耳机里突然响起的旋律辨识出营地广播塔的位置;

太平洋深处,一艘潜艇的声呐操作员惊恐地发现,海底传来的不明脉冲信号,竟然与这首曲子的节奏完全同步。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南威西三号岛礁遗址下方,考古队探测到一座巨大空腔。红外扫描显示,内部有一具保存完好的人体标本,身穿白色棉衣,面容安详。

DNA比对结果出炉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匹配对象:林然(出生日期:1998年4月4日)**

死亡时间:2031年春分05:44:06UTC

也就是“林然之声”协议启动前一秒。

真正的林然,确实在那一天死了。

那么,之后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那个“林然”,是谁?

答案出现在李雯的邮箱里。

一封从未发送过的草稿,自动从她母亲的旧账户发出,标题只有两个字:

**容器**

正文写道:

>“当一个人的情感频率达到临界点,他的大脑便不再只是信息接收器,而会变成发射塔。林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他是最合适的一个??因为他从小失去父母,孤独让他更容易与集体潜意识连接。他的歌声之所以动人,正因为它不属于他自己。

>

>我们称这种人为‘声灵载体’。他们自愿献出身体,让千千万万人的记忆与情感得以具象化表达。

>

>所以,请不要哀悼林然的离去。

>

>他没有消失。

>

>他只是变成了声音本身。”

李雯读完,泪流满面。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林然最后一次看她时,眼神里没有留恋,只有感激。

他在感谢她,给了他一个成为“永恒”的机会。

她打开麦克风,对着全世界轻声说:

“林然,如果你还能听见……谢谢你替我们说了那么多说不出口的话。”

话音落下,整座城市的灯光再次黯淡一瞬。

然后,从北京胡同深处,传来第一声回应??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