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采薇还是跟着她来了。
至于她说的那个女将军,安平也知道。
那天中秋宴上,风头无两的卫指挥使同知,杜玲大人。
能以女子身做到这个地步,不论背后有没有国公爷的帮助,都值得安平敬佩。
不过除了敬佩,安平便没有别的心思了,毕竟她们两个也都不过是皇帝手中的棋子,落在哪里,什么时候被吃掉,都是一瞬间的事情。
轿子外传来夏嬷嬷的声响,采薇连忙帮着把盖头给安平重新盖上,然后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
夏嬷嬷一进轿子,便用那双锐利的吊角眼不住的扫视着里头的人、物。
她是皇后身边有名的嬷嬷,以严厉出名。此次安平和亲金国,皇后特地赏了夏嬷嬷做安平的陪嫁之一,好叫她到了金国,也不至于乱了手脚。
见安平的仪态仍旧漂亮端正,衣裳盖头也没什么异样,夏嬷嬷满意的点点头。
“公主能有如此表现,老奴也能给娘娘一个交代了。”
安平的声音透过盖头,有些沉闷:“嬷嬷谬赞了,安平能有如此表现离不开嬷嬷的指点帮助,更要感谢娘娘对我的厚爱,将嬷嬷派来与我协助。”
“公主能有这份心思,娘娘便心满意足了。”夏嬷嬷说道,提起了长公主送的那个会说金国话的宫女。
“和风虽然会说金言,但公主不可万事都听之信之,老奴在宫里也学了些金言,虽说还不算熟练,却也能为公主分忧。”
“况且公主嫁到金国,自然也要学着说金国话,这样也便于和皇子交流。”
“嬷嬷说的是,安平记下了。”
。
虽然从高宁的信件中得知了公主和亲的陪嫁之丰厚,但亲眼见到后,杜玲还是被惊到了。
那一车车的箱笼,装的可都是大周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还有匠人们辛苦制作的农具、仪器!
护送公主从寿康到辽州的将领是禁军的头领,三品官。
他见了杜玲还算客气,虽也摆着上官的架势、带着男人的轻蔑,但言语上还算平和。
仪仗不在辽州过夜,金国那边算好了时辰,要把公主接回去完成仪式。因此杜玲得知仪仗快到辽州时便整顿好人马,带着人在城门口守着。
她会陪着安平公主,从辽州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再一路去往边线,直到离开大周。
公主坐在喜轿里,窗子拉的紧紧的,看不见身影。
杜玲在轿子外头带着人马行礼,也没听到公主的声音,只听见一个老嬷嬷低沉喊起的声音。
许是因为景仁帝那封圣旨的原因,又或者是杜玲也是女子的原因,那统领把杜玲一行人安插在了轿子的两旁。
杜玲骑着马跟着轿子慢悠悠的走,能听到里头传出年轻女子与老妪的交谈声。
片刻后,窗子被打开。
杜玲透过窗子看到了盖着盖头的安平公主,风吹过衣裳,透出宽大衣裳下消瘦的身影。
这么单薄的身子,能吃得消金国的寒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