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宁哥儿不参加神童试了,最失望的竟然是魏夫人,上回她见儿子和成家二郎憋着劲,自然打探了一番,以为儿子喜欢筠姐儿,到底青梅竹马长大的,她也乐见其成。
所以推了申家的亲事,想等宁哥儿若是中了神童试,若是再赐了出身,老爷想必是乐见其成。但如今宁哥儿不参加了,蒋羡的官位要再升不知道还得等多少年,蒋家尚且要靠魏家,不如选一门稳妥的亲事吧,可很快她就又转变了主意。
……
蒋放三月底到达京中的,他养父母为了前程替他也算是操碎了心,还建议她道:“你大兄和集贤相那里很熟,要不要找他帮忙?”
“当初是我舍弃家里出来的,如今也求不到他们那里去,我能弥补他们倒也罢了,哪里要求他们帮忙,况且,集贤相最近被台谏攻击,自己都已经是自顾不暇,儿子去求到他那里反而不好。”蒋放也有自己的想法。
集贤相要下台的消息,连锦娘这样在京里的内宅妇人都听闻一段时日,她之前还劝蒋羡就是改换门庭也要等人家离开之后,不要调转的太快,否则让人家觉得他是墙头草。
然而蒋羡答应的很好,但私下已经去申家拜访过了,这也是锦娘没办法劝的。就像蒋羡说的,若不提前打好关系,别人以为你不是这一派的人,最先剔除的便是你。
对于蒋羡而言,他并不想要什么青史留名,那样活的实在太累了,他就想有个官做,庇护家人足矣。
锦娘也能理解,有的人对工作的理解就是养家糊口,有的人对工作就是投入极其大的理想,这也没什么对错。
寒食节刚过完,执政快十年的集贤相下台,准备去应天府编书,蒋晏立马辞官追随左右。申子期作为参知政事上台,同时,蒋羡升任从五品秘书少监。
第126章
春雨绵绵,吹在人身上酥酥麻麻的,锦娘拿了一把天青色的油伞递给丈夫,等他撑开,她才过来和他一起站着。
夫妻二人这是准备去老宅,蒋晏辞官这么大的事情,做兄弟的没法不过去。
蒋羡扶着锦娘上了马车之后,他也很快上来,又带着些得意的语气同锦娘道:“平日大嫂总以集贤相儿媳的姊妹压你一头,如今看她怎么神气起来。”
“虽说我此时应该劝你‘风水轮流转’,可我也的确扬眉吐气的,虽说有些小人,但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君子。”锦娘扬了下眉头,又笑着看向蒋羡:“说起来,还是我家郎君对我好。”
蒋羡有些不好意思:“我还怕娘子怪我不够正人君子呢。”
锦娘摇头:“当时你受魏家推荐给集贤相,他老人家安排给你的位置,你都做的十分出色,平日四时八节我们也从来都是走动频繁,方才我还送了补品过去。只是,你是朝廷命官,也不是他的私人官员,还得在朝堂做事,那就是事君忠心了,谁又会说你?”
蒋羡点头:“娘子放心,我无论在哪儿都会做的很好的。”
“是这个理儿,不过,也不能够毫无风骨。集贤相便罢了,究其根本是魏家推荐的你,但是申参政在平江时就举荐过你,如今他又是参知政事,立马提拔了你。你要好好把握其中分寸……”锦娘主要怕到时候申大参倒了,蒋羡可能还会反踩。
有时候你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是长远而言并不是很好。
大抵也只有锦娘这般说,蒋羡才稍微听的进去,娘子一直以为她和自己说了没用,实际上他听了的,要不然这次就腹背受敌了。
“娘子,我知道了。”蒋羡撒娇。
锦娘摸了摸他的头,“好啦,不说这个了。”
夫妻二人到了老宅之后,蒋晏看起来很平静,仿佛只是出去游山玩水似的,许氏倒是脸木木的。
“十六郎,家里就劳烦你平日照看了。”蒋晏淡淡的说着。
蒋羡连忙道:“哥哥放心,我肯定会照顾好爹娘的。”说罢,又对许氏道:“嫂嫂有什么不便宜的,只管找宁哥儿他娘。”
许氏忙道:“叔叔客气了。”说罢,又看向蒋羡俩口子,心里骂小人得志。
只是蒋晏要做什么,她是劝不动的,为了所谓的政治理想,她闹都没办法闹。只是少了丈夫的薪俸,又只能靠家中田亩过活了,还还好族中在蒋晏兄弟二人中了进士之后,族中送了田亩的,那些倒也够她们一家用的了。
锦娘看许氏这样憋着一肚子气,倒真是有出气的感觉,她有时候觉得做坏人也挺好的,至少敢于把自己的恶毒面痛快的表现出来。
几人又重新说了几句话,蒋羡的意思无非就是日后自己若有机会面圣,必定会提起集贤相云云。
锦娘则对许氏道:“我们仓促间得知兄长就要去应天府,所以打点了些程仪,嫂嫂别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