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是故意这么说的,利钱和贷款的关係,古人也是有明確概念的。
连铁牛从人家手里抢去的,他认定这是借的,那也会提及利钱,有借款和利息等处,在北宋也算生活常识类的。
但“供奉”这里,纯粹是蔡京抬高了宋朝这边身份说的。
就是真的见了官家,银行这边办事也方便一些,毕竟有的银行讲究服务上的那一套,搞的都成了“跪式服务”,真给个皇帝跪下,赵佶这么好面子的,事情大概很快就能办成。
再说黎风这个级別低,也惹不出什么麻烦来。
就是现代人有时候反而对膝盖的事情,比18世纪的英国人都敏感;另外还有一部分,那乾脆就是膝盖生根的。
事实上做事的时候,就是要有灵活的尺度,掌握好了是一定没有问题的。
“尔等化外之人,有何物供奉啊?”
“贵人请看,这是利簋。昔日武王伐紂之时,大战於牧野,大破紂王,是以天命归於周。於是王赐有司名利者以吉金作器,祭先祖檀公,刻铭文於其上。”
童贯也是见过宝物很多的人,不过这样的器物,不用听黎风那番古怪的讲解,他也是知道这是奇物,也是大大的祥瑞。
就算知道是复製品,其实也没有多大关係的。
因为金文的识別,在古代也是一种学问,当金石学家的,多少也有些本事在內。
这个铭文,就是造假,技术含量也很高。
不是士大夫懂行的,大概也指导不出来。
宋代已经出土过不少青铜器,而且进行了识別,製作了拓片,不少还都给出版了。
童贯也是见过宫中收藏的,能看出来这个器型,这饕餮文,这肃杀气,一定是周朝的。
不是武周,不是后周,不是上周,而是西周,还是商周之交,武王伐紂时的器物。
那是大大的祥瑞,甚至童贯都有些激动,根本就没去问此物的来歷。
“妙,果然是有心之人,咱家记住汝等献宝之事,必定奏明大家。蔡公啊,这铭文咱家也不认识,可请赐教?”
童贯虽然被蔡京捧著,但是也知道自己身份是啥,总是要宫內结交宠妃,外面结交名臣,还得和官员们搞好关係。
要不然,以后谁知道会出什么事,那个邓州安置的宦官就是前车之鑑。
更何况以前还有脑袋搬家的,以后也会有。
宫了的,做事情自然也要小心,不能太过囂张。
而蔡京本人,也在这里对金文做了解释。
虽然他本人不是专业金石学家,但是在鉴宝方面很有建树,要是出自他口,別人也不好反驳什么,最后也只有同意这一条道路。
权威的鑑定,就体现在这里。
至於异人自何处来,也是童贯好奇的地方,而且他还不相信黎风所言,居然是在洞霄宫旁边有个开口,就这么过来了。
就知道他不相信,於是黎风又带著童贯一行人,来到了终端所在地。
看到一些非金非木的物件,童贯总算是第一个表现出现代人预计的惊讶神色。
“真乃精妙之物,汝是从这里来的?”
“正是。”
“妙,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