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国日化1981番外 > 第58章(第2页)

第58章(第2页)

工厂七点上班,办公人员八点上班,这是全国统一的。也就是说,这样的登记,这一天就不止15家。

可见海市日化受欢迎的程度。

而且,这十五家可没有一个村级单位,最少也是个县级,好在人家保卫处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好,并没有因为他们是村级而说什么,等着周渔签了字以后,对方就说:“进去一个人等着吧,不过今天有点晚了,不一定能排上你们。我们这里招待所已经满员,你们最好赶紧找个地方住,天黑了就不好找了。”

自然是周渔去排队,周三春他们三个人看见周渔进了厂子,这才离开去后面的家属区找地方住。

周渔则一边往办公楼走,一边看着厂区,海市日化成立已久,说真的,现在看着厂区虽然干净整洁,但一瞧就知道,这个厂区时间很长了,她依稀记得,大概在1984年,海市日化就重新升级换代,也是在这次改造后,开始了快速地发展,可惜的就是,外资一进入,圈套太多了,导致这个国产品牌磋磨了好多年,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没多久,她就到了办公楼,业务处就在一楼,周渔一进去就发现,走廊里已经排了不少人,瞧见他过来,最后一位大姐倒是很热情,冲她招招手:“你也是想进货的吧,排我后面吧。”

周渔点点头打听:“这还有不少人吧,今天能排上咱们吗?”

大姐摇摇头:“机会不大,产量少,需求量大,好多人都排了很多天了。”

周渔就掏了个橘子出来,递给大姐:“渴了吧,吃个橘子润润喉。”顺便问:≈ot;那能排到吗?这个负责的是谁呀?≈ot;

周渔一看就是第一次来,没什么经验,也不像是有门路的样子,大姐吃了橘子,反正也没事,倒是跟周渔仔细唠了唠,她就是浙东人,叫江云,自己摆摊卖货,来进货的。

用她的话说,浙东早就动起来了,小摊贩有的是。

“我们那做小生意的多,大家最信海市日化的东西,我卖这个不挣钱,就是为了吸引顾客。”

“海市这边还是比较先进的,不是完全供给国营单位,每周都有货,但不知道哪天放出来,要看抢得上抢不上了。业务处负责的姓李,李晓明,人挺好的,就是不好说话。”

怪不得排了这么多人。

不过今天显然是没货的,周渔站了两个小时,到了下班点,有干事就出门来冲着大家说:“下班了,回去吧。”

江云大姐站了一天也累了,立时就走了,不过周渔没立刻走,等着业务处的六个人都出来了,认清了样子,才跟着出了门,周三春已经等在外面了,瞧见她就说:“我们住下了,就在一个阿姨家。怎么样?”

周渔就把事儿说了说,周三春也跟着着急:“这么难啊,不行我就在排队吧,我每天都来,我就不信排不到。”

周渔摇摇头:“不能这么弄,门市部需求大,咱们离得远,靠排队怎么行?咱们得想个办法。”

第44章

纵然这是在海市,离着南州十万八千里呢,但周渔说要想个办法,周三春是一点没怀疑,在他心里,周渔就是有本事,她说能干,一定能干!

周三春立时说:“那咱回去吧,赶紧歇歇。”

周渔点点头,就跟着周三春往后面的家属院走去——日化厂效益好,这家属院也是新建的,周渔瞧着,房子都是五六层,外立面跟南州也没什么太大区别,就是都是尖顶的,晾衣杆都在外面。

他们租的就是三号楼的一层,周三春边走边跟周渔说:“阿姨姓张,五十多岁,丈夫就是日化厂的,孩子不在身边,人挺热情的,家里是两室,男女分开,都是上下床,一个房间四张床,一个人一天一块钱,包三餐。”

这条件肯定不多好,周三春挺抱歉:“我问了问,条件都差不多,如果要住的好,就得去远一点的饭店了。”

周渔并不在意:“不用去,这里就挺好,住得近消息也灵通。”

等着到了,张阿姨果然很热情,正做饭呢,瞧见周渔就说:“没等到吧,不着急,只要等着总有机会的。饭菜马上就好,洗洗手准备吃饭吧。”

这跟住家里真没什么区别。

有问候的话语,还能回来就有热乎饭吃,比很多小旅馆强多了。

周渔去放了东西,宋雪梅给她占了个下铺,自己住的周渔上铺,旁边的一张上下铺,下铺摆满了东西,上铺是空的。

“那个下铺张阿姨住,咱们这屋空了一个铺位。那边张阿姨的丈夫王叔叔住一个铺,还有个从苏省过来进货的,住满了。”

周渔将东西放好,发现床单被罩都是一股非常清新的味道,显然是洗过干净的,对这里印象更好。

等着出去,张阿姨已经做好了饭,一个烧毛豆,一个青椒豆腐丝肉丝,一看就清淡鲜嫩,是正经的海市做法。

跟食堂一样,自己打到碗里吃,到是很干净。周渔就坐在张阿姨的身边,先尝了一口,发现张阿姨看着他们,就笑着说:“味道挺好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