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总归拥有权力!甭管美国再怎么衰弱,它也是世界最强国家??之一。
随着舆情越来越汹涌。
本杰明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了。
他需要证明美国政府还没倒台!
大哥依然是大哥!
虎死架不倒!
“你们觉得,我如果要求凯他们一起前往神赐岛帮助政府占领那座岛。。。。。。他们会不会答应?”
在无尽的争吵当中,本杰明突发奇想的问道。
关于政府该如何应对新局势,本杰明的幕僚团队和内阁以及国内各大政治势力的代表已经在白宫吵了好多天了。
但怎么说呢?
手段实在太少了!
每次有人提出一个提案,立马就有人反对!
没办法,政治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特别是当一个国家进入内卷时期的时候,越是如此。
在一个国家高速发展时期,整个国家都会有一种向上的气质,那是因为在国家扩张和发展途中,会衍生无数的利益,国内各方势力不需要激烈斗争就能获得大量的利益!
但随着国家进入颓势,那就不一样了。
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利益集团已经膨胀的厉害,同时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收益也开始萎缩。
利益集团膨胀,意味着它们需要更多的利益来喂饱自己。
但随着整体利益的萎缩,就形成了狼多肉少。
为了让自己所在利益集团吃的更饱,那就只能从其他人嘴里抢食!
这也是斗争的最根本原因。
就好像在古代,历代王朝都难以摆脱“治乱循环”。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然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的统治,但随后出现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以及科举制等制度,尽管为某些人提供了晋升的机会,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阶层固化的现象。两汉与魏
晋时期,由于造纸和印刷成本高昂,读书成为一项奢侈的活动,主要被权贵阶层所垄断。这使得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都成为权贵阶层巩固权力的工具,进而孕育了两汉的豪门与魏晋的门阀势力。然而,随着隋唐时期科
举制的逐步实施,虽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一定的上升机会,但晋升之路依旧狭窄,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普通百姓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机会仍然渺茫。秦汉至隋唐,晋升制度未能显著改变阶层固化,权贵垄断政权,百姓晋升艰
难。
再来看资源分配制度,古代传统农业国家一直将农业视为立国之本。然而,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土地在农业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自秦始皇实行“黔首自实田”的政策以来,历代王朝都承袭了这一制度,即承认土地私有的合
法性,并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这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分配的不公,使得特权阶级能够轻易地压榨百姓,土地私有和资源分配不公加剧社会矛盾,特权阶级剥削百姓,自耕农破产,最终导致起义和统治瓦解。
由于古代社会的阶层相对固化,当百姓们无法维持生计时,他们往往选择造反,试图通过暴力手段打破既有的阶层秩序,以实现资源的重新分配。尽管只有汉朝和明朝的农民起义成功夺取了政权,但这些起义无疑加速了朝廷
统治的瓦解,例如汉朝的黄巾起义和唐朝的黄巢起义等。
然后就形成循环!
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
现在本杰明政府就是如此!
只不过是从土地变成更复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