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六点
阳光带著冬日特有的清冽透过未拉严实的窗帘缝隙在戚容房间的地板上投下。
戚容微微睁开眼伸了个长长的懒腰,他的双手在他那头標誌性的银白色乱发上隨意揉了两下以试图驯服那乱糟糟的“鸡窝”。
隨后他的目光落在床边地上堆著的大包小包上,那是昨天陈果拉著他“血拼”半天的成果。
他的耳边仿佛还能听到陈果昨日絮絮叨叨的声音:
“w市(武汉)冬天湿冷,这件羽绒服最抗风!”
“这件毛衣加绒的,暖和!”
“袜子多买点,男孩子別嫌麻烦!”
“还有这个围巾,看,多衬你发色!”
……
这些琐碎的带著烟火气的叮嚀和嘱咐,是戚容十二岁远渡重洋进入ucla少年班后几乎从生活中剥离的部分。
在少年班时,ucla实验室的冰冷仪器,课堂上复杂的公式推导,以及实验时高速运转的头脑风暴,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他12岁至17岁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主旋律。
家,在当时的他心里更像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非温暖的港湾。
然而,在兴欣网吧这短短数月里那些被遗忘的属於“家”的碎片,却一点一点被重新拼凑起来。
叶修那叼著烟懒洋洋的调侃总能在关键时刻点醒他;
陈果那咋咋呼呼的家长式嘮叨里却藏著最朴实的关心;
还有晚上通宵时唐柔安静递来的一杯红茶和一句“少喝点咖啡对身体不好,多点喝茶养生。”;
还有网吧里那些熟客们…叼著菸斗的老张,咋呼的游戏少年,以及输了会拍桌子的胖哥……
他们勾肩搭背的开玩笑,毫不客气的斗嘴,这一切都带著一种粗糙而真实的温度。
这里没有顶尖学府的清冷光环,没有天才少年的沉重负担,没有复杂繁琐的实验资料,这里有的只是泡麵香,键盘声和笑声,以及一份归属感。
兴欣,在不知不觉间成了第二个让他感到放鬆和温暖的“家”。
如今离开的时刻就在眼前,心中那份浓浓的不舍却愈加的强烈。
戚容缓缓起身轻轻推开房门,此时套间的客厅还一片寂静,他的目光仔细地扫过套间的每一个角落,
客厅的墙上是陈果贴的歪扭荣耀游戏海报,沙发茶几上叶修落下的半包烟,而窗台上唐柔养的那盆顽强绿萝,还有地板上被自己鞋底磨出的细微痕跡……
戚容看的很慢,他仿佛要將这里的一切连同这里的气息,都深深记在脑海里。
此时时间还早,陈果和唐柔的房门紧闭著显然还没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