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们小心地将盐、味精等调料填补空瓶之中,心中一块大石头也消失了。调料不起眼,但做饭离不开它,而且从生理角度讲,人不吃盐不仅没力气还容易生病。如果不是村里都有腌肉制腊味的习惯,家里的盐都是成箱成箱的买,半年时间盐早就耗光了,舍水村也不会有这么长久的安宁。
虽然后续部队发了一部分盐下来,但量不多,给不了村民安全感,此刻看着商店成山堆的调料,大家心安了许多,开启了疯狂购的模式。
超市里很多东西生产日期不是很新鲜,但没人在意,就是过期食品也是饱受欢迎的存在。工地超市对于来到这里工作的人来说就是疲惫中的支撑,看着它心里都会涌出一股劲。
这阵苏行也很忙,他被受聘到工地临时诊所。组织对于他这种经过系统培训且在大医院任职的医生是十分看重,最初想予以编制,让他享受更好的待遇。但苏行也深思熟虑后拒绝了,加入组织便要受纪律的管束和组织安排,以后行动就没有这么自由了。
他与白和感情正浓,是真的舍不得离开。
舍水村的黄医生也忙得不可开交,各地频繁出现食物中毒的患者。缺乏得当的保存方法,食物在高温下很容易变质与腐烂,很多人因为舍不得丢弃变坏的食物导致身体不适。
有几位中老年人因为舍不得去诊所看病,拖拉了几天人直接就没了。
白和得知后第一时间跟白爷爷白奶奶来了个约谈。两老都有舍不得的习惯,以前家庭情况好时,吃剩下的肉菜他们都会留着第二天吃。现在更加见不得一点浪费,因为心疼晚辈,常常老人自己把剩菜包罗了。
“你大伯娘都把剩菜喂猪了,我怎么吃?”白奶奶带着点怨气和心疼说道。
眼见白和皱起的眉头,白奶奶连忙说道“亲家跟我说过事情的严重性我知道轻重的,不会偷偷吃。”
白和闻言表情放松了许多,白奶奶脾气比较倔,但只要她开口应了,她就绝对不会阳奉阴违。
“我会看着你奶奶的,我们的命可比菜叶子值钱。”白爷爷对老伴打趣道
接着严肃保证“我们坚决不给你们添麻烦。”
白和闻言认真地纠正“你们没有给我们添过麻烦,一直还在帮衬我们,你们是很好的长辈。”
“我们还能动,肯定不能趴在晚辈身上吸血。”白爷爷白奶奶心里暖乎乎的,他们明显感觉到这阵白和变得更有人气了。
这股变化是出现在苏行也来了后,两人私下感慨苏行也不愧是大医院的医生,医术高超,两人商量着一定得好好报答人家,让人在这吃好喝好。
坐着聊了一番后,除了怀孕的白语,剩下的人便推着木头做的小车赶往村后。
女人去割猪草。男人则钯柴火和砍木头,没有煤气水电,现在家里做饭全是靠柴火。去年的低温的恐怖让人后怕,提前做好准备是全家都认可的事情。
因为接连暴晒,后山地面上的枯枝残叶都十分干脆,一脚踩下去就“嘎吱嘎吱”响,有些树木直接被晒死了,稍微用力一踩就能拦腰折断。所以这个时候收集柴火是真的很合适。
有这个忧患意识的不只白家,村里很多人也趁着晚间天气微凉的时候到后山忙活。尤其林中还藏有一些甘甜的野果与可食用野菜与根茎,小孩晚上都爱往这里跑。这一年的生活改掉所有人挑嘴的毛病。如果出现野鸡或者兔子等活物,那更是惊喜,几乎十几二十个人争着去追赶。
黑灯瞎火干活难免会出现意外,这不一个小孩为了摘斜坡上的甜草根,扯着坡边的一根小树当支撑,慢慢往下滑,结果小树根本支撑不了他身体的重量,整个人如球一般往坡下滚去。
他出事的时候家里人离得有些远,且忙于砍柴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等要回家时才发现人没看见了。
等村里人一起找到小孩时,都已经痛晕过去了。
送到苏行也处,发现孩子手已经摔断,脑袋磕到石头脑震荡,卫生所条件不足只能送往军区医院。
男孩的家人考虑一会,先让苏行也治好他的手,出诊所门后,脚一转回了家。
灾前医院就是一个烧钱的地方,现在医疗物资珍贵,医院更加是一个望文生畏的地方,买点药或者做个什么检查都要一二十斤米,住院更是五十斤起步。哪里是普通人看得起的,小孩家人带着侥幸将小孩带回了家调养,其中因为小孩呕吐加抽搐,找过苏行也再次看病。
村里人对于苏行也是十分尊重,其一是因为他是大医院的医生医生没得说,二是他治病能不用药就不用药,尽量为病人家家庭着想。
没有专业的仪器和药物,事后孩子虽然智力没有受损但也留下头痛、头晕的问题。
……
日子一天天过去,安置区的建设也完全展开,位于建设区的村子内部多了很多陌生身影。一部分是因为工地宿舍太简陋,于是在村里租了房子。还有一部分就是二道手或者说是货郎,这个原始的职业随着科技的消失,再次慢慢萌生。
第66章
他们挑着箩筐、箱子或者推着木轮车于夜晚中穿梭在各个大街小巷与村落。他们的箩筐里装着的东西五花八门,有电器、书本、日用品、文具……
他们是枯燥生活中,小朋友最期待的人之一,父母经不住他们的闹腾每每会在货郎到来的时候给他们换一点炸米花或者一点麦芽糖。
货郎们也常会在歇脚时,给村民们讲讲外面的一些情况或者自己的一些经历。
渐渐村民们都已经习惯了他们的身影,尤其是一些老人小孩往往会在村口翘首等待货郎的身影。短短一年的生活,村里的老人老得很快,腰弯了许多,脸上也多了抹不去愁苦仓皇之色。
很多夏国式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服务,他们如同一头老黄牛只知付出很少想过索取。情感教育的缺失也让许多子女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这也造成当老人干不动的时候,他们内心时常会产生惶恐与不安。明明他们口头常说养儿防老,但当真到这一天,他们要接受自己没用的事实时,反而迅速枯萎了下来。
这一年中舍水村走了很多老人,中间的一些并不是家里实在过不去,而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不想成为子女拖累。
货郎们不仅贩卖东西,也回收东西,老人自己种的一些蔬菜或者手工编织品,往往能从货郎那里换取一些零碎东西,这些零碎东西能给家里添个菜,让孩子甜个嘴,也能缓解生活的一些压力。
意识到自己还有用,这些老人们也有了生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