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谭二贼兴兵作乱,人人得而诛之。臣平乱杀贼,不过是尽臣子本分,当不得大王之谢。”
李知柔闻言,愈发感慨,道:“昭贤此言,孤在中原久不闻矣!不意在岭南僻远之地,竟得以闻之。”
“来,昭贤,隨孤一同入城!”说罢,执起刘隱之手,当先走去。
李、刘二人一番表態,可谓是各得其所。
李知柔初来乍到,急需一个维护唐廷统治的地方豪强,而刘隱在此前平乱中表现出了对唐廷的尊重。
故而李知柔对刘隱多有倚仗笼络。
而刘隱刚刚入主广州,也需要用朝廷大义来稳住局面,提升合法性,夯实自身在广州基础。
李知柔既是宗室,又是节度使,实在是再合適不过。
双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而这个局面,也是对岭南有利,可以大大增加岭南的稳定度以及节度使的权威性。
一行人进了城门,朝都府而去。刘隱刘台的家人自有人安排进城入府。
都府正堂,李知柔开始了就任后的第一次议事会议。
李知柔看著满堂文武,开口道:“年前子长公不幸逝世,圣人闻之,哀悼不已。”
“又以清海军乃朝廷重地,节度使不可一日或缺,寻命孤接掌。”
“孤初闻之,亦甚惶恐,恐有负圣人之託。”
“及至道州,忽闻有贼將纵兵兴乱,孤实恨极,五內俱焚,惜乎身边无可用之兵,不得而击之!”
“所幸有封州刺史刘隱者,深明大义,心中素有朝廷,不惧刀兵,甘冒矢石,愤而举兵。”
“一战取端州、破谭贼,再战下广州、平卢贼,解孤心中之大急,成人心之所望,岂不快哉!”
“孤一路来广州,见岭南物產颇丰,今又见眾贤达,亦是人才济济,岭南当大兴也!”
“孤以为,为政之事,当陟罚臧否。囊者,平定卢、谭之乱,有功之人多矣,今孤当一一赏赐,以明法度。”
“封州刺史刘隱,当为首功,特任刘隱为清海军都府行军司马。”
“清海军隨使刘,以身犯险,精心接引,擢为清海军都府掌书记。”
“贺水镇都虞候苏章、奋威军使刘台,衝锋陷阵,斩將杀敌,擢苏章为牙內马步军都指挥使,聘刘台为主府諮议参军。”
“水军指挥使暨宏景等其他有功之人,由刘司马及刘书记商议后再定。”
“谢大王!”眾人齐声感谢。
来的路上,李知柔已经问过刘关於此次平乱的大致经过,因而赏赐起来一清二楚。
刘台见李知柔还是和歷史上一样赏赐了刘隱职位,心下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