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费心考虑,在他们看来,李斌一定会待赵云汐好,李家老大也会感激赵云汐给他带来的机会,如此,赵云汐便可顺遂一生了。
可没想到,赵云汐刚嫁入李家,李斌新婚夜就没进房,同她说岳父岳母病重,不考虑这种事,让她不要对外说。
不久后赵父赵母去世,李斌又说要守孝三年分房住,他们两个吃素,但两个孩子太小就不跟着吃素了。
赵云汐没意见,就这样吃了三年素,独自住在小厢房里,家里家外地忙活,什么好东西都给两个孩子,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她却瘦了一大圈。
很多年后,她才知道李斌经常进山开小灶,跟她说守孝,只是怕她苛待孩子,也怕她生下自己的孩子就对老二不尽心,这才把她丢在一边三年。
三年后,她终于和李斌圆房,生下女儿李芳菲。这时老大李继峰已经十岁,老二李继发也已经五岁。
又过了两年,她生下双胞胎儿子,取名李成德、李成佑。这时老二七岁,李斌怕她照顾三个小的,疏忽了老二,花大价钱把老二也送进了镇上私塾。
明明老二就不是读书的料,去私塾就是浪费钱,可后娘难当,李斌坚持这么做,赵云汐无论跟谁都没法诉苦,不然就是苛待继子。
之后老大老二住在镇上,十天半个月才回家一次,李斌也常常不在家,说是猎物不好打,经常要蹲守在山里。还说为了三个小的要更拼命,遇到的危险也更多。
赵云汐感动他为孩子的付出,也怕他真遇到危险没了,孤儿寡母日子不好过,就把嫁妆都拿了出来。
可李斌还是经常不在家,后来她才知道,李斌是经常去镇上找他两个儿子,给他们父爱,反倒把他们母子四个丢在家里不管不问。
可她知道时已经晚了,那时双胞胎七岁,她想把他们送去私塾,李斌却说老大十九了要娶私塾老师的女儿,老二也十四了不是读书的料,要打点关系找个活干,没跟赵云汐商量就花光了家里的钱。
那是赵云汐第一次爆发跟他吵架,一定要送自己的两个儿子上私塾,还要在家教女儿读书。
结果李斌和他两个儿子在外面做戏,苦着脸到处借钱,弄得很多人说赵云汐不识大体,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三个孩子,对前头那两个一点都不好。
孩子虽然送去了私塾,赵云汐在村子里的日子却难过起来,李斌也一直对她冷脸。
三个小的懂事早,发现娘经常偷偷哭,很心疼她,也很讨厌爹和大哥二哥,知道读书的事让家里欠了债,娘每天干完活还要绣花卖钱,帮镇上的人洗衣服,他们就不肯读书了,无论赵云汐怎么打,他们都不去。
李芳菲勤快地帮赵云汐干活,李成德逮住机会就进山,小小年纪沉默寡言,受了伤也不吭声,就觉得像爹一样当了猎户就能保护娘不被爹欺负了。
李成佑机灵,得个鸡蛋都能去跟人换块布,倒买倒卖,弄实用的东西给娘。
而他们这样在李斌眼里就是板上钉钉的泥腿子,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要在村里刨食了。
接着老大考上了秀才,老二在酒楼当伙计,娶了掌柜的女儿。但凡家里有点钱,李斌都要拿去给他两个儿子。
理由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儿子读书有天赋,一定要全力支持他,等大儿子考上举人,就能带着全家飞黄腾达,到时候三个小的没出息也能跟着老大吃香喝辣。
就因为这个,赵云汐犹豫着没阻拦,因为老大确实读书不错,是有机会中举当官的,那真的能惠及全家,就算老大和他们不亲,有了这个名头,他们也能好过很多。
至于给老二钱,李斌说的是老大肯定要去京城,老二在镇上离得近,岳父又是酒楼掌柜,人脉广,有什么事也好求上门,让他们照顾照顾自家。
赵云汐早就对李斌死了心,知道李斌心里只有前头的媳妇和那两个儿子。娶她就是想要个没娘家好拿捏的继妻照顾家里,还有得到她家给的好处。
但她没本事,带着子女离开可能过得更差,只能盼着老大真的考中。
很快孩子们都长大了,李芳菲嫁的人家是隔壁村的,家里人口简单,一个月能吃上两顿肉,还算不错。
但赵云汐给李芳菲攒的压箱钱,在婚前,李斌忽悠李芳菲把钱骗走了。李芳菲就带了衣服被子过去,被婆家埋怨,之后三年无所出,就开始被婆家磋磨。
老三经常进山打猎,真的成了猎户,老四成了货郎,每天挑担子在附近镇上和村里卖货。
李斌总是用孝道压着他们,父子经常起冲突。
等到两个儿子十七岁,赵云汐攒够钱要给他们相看媳妇,老大却回家说这次去赴考有很大把握。
李斌强势地将家里所有钱都拿给老大,把里正、族长都请来了,逼赵云汐不得不妥协,否则就是故意不让老大中举。
好在这次老大还真的中举了!
李斌再次做主,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钱都给老大拿去打点关系,最后老大当上了八品县丞。
当时赵云汐还是高兴的,觉得守得云开见月明,虽然那么多年都不痛快,但总算要有好日子了。
所以老大让她去照顾怀孕的大儿媳妇,她心甘情愿,只盼着女儿的婆家看在他们家出了官的份上,对女儿好点,盼着两个儿子的亲事能更好一些。
谁知这一照顾就出了事,大儿媳难产一尸两命,家里的丫鬟一口咬定是她害的,她百口莫辩,李斌和老大就以不告官为由拿捏住了她和她的子女。
后来老大娶了京里一个大官的守寡女儿,顺利升迁,成了京城的五品官。名义上让赵云汐当老太君,实际上让赵云汐伏低做小捧着新儿媳。
赵云汐哪里懂大宅里那些弯弯绕绕?被他们耍弄欺骗,日子比在村子里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