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勇好像误入了另一个世界,感觉自己和这里格格不入。亏他还以为自己对媳妇好,多挣钱给媳妇花,媳妇就不会像别的知青那样跑了。亏他还以为自己长得高大俊俏,又嘴甜会做买卖,媳妇就能真心喜欢他。
没想到,媳妇根本就看不上他!
董志勇冷笑:“咱俩是领证的夫妻,想离婚?做梦吧你!像你这种不检点的女人就等着万人唾弃吧。”
他头也不回地走了,找地方安顿下来,就开始写大字报,写了好多张,趁夜跑到学校去贴。在墙上、大门上、地面上贴了好多张,又在城市的好多电线杆子、店铺门口张贴。
一下子他媳妇就出名了,不管见没见过的,都知道那个大学有这么一个女学生,结了婚享受丈夫给的钱,还在学校找相好。
学校第一时间把他媳妇劝退了,他媳妇气得浑身哆嗦,劈头盖脸打了董志勇一顿,跑没影了,这日子肯定不会跟他过下去。
学校还出面给董志勇解释了一下,两个同学根本不熟,并不是他想的那样,希望他不要再到处宣扬谣言。
董志勇不相信,他只信自己看见的。没想到他打的那个男同学家里是当地的地头蛇,被他揍了一拳还丢了这么大的脸当然要找回来,董志勇志得意满觉得报了仇,喝点酒正往招待所走,就被人拖到巷子里狠狠打了一顿,把他的腿都打折了!
董志勇住院把所有的钱都拿来治腿,还是留下了后遗症成了瘸子,他也找不到他媳妇了,有仇没处报,丧气地回了老家。现在瘸了,跑着做买卖也不方便,他只能在村里种地。
董芝芝跑来嘲笑他,“当初你是怎么笑我的来着?笑我蠢,留不住我男人?现在你呢?媳妇不也跑了?让你贪图她好看,也不想想,她那么好看,眼光那么高,为啥选你,还不是你好拿捏?你还傻子似把钱都寄给她把她当个宝呢,结果她都花别人身上去了!”
董志勇正没处撒气,闻言就道:“大哥不笑二哥,你能好到哪去?”
董芝芝道:“我男人本来可没打算走,是我一时没想开藏了他的通知书,他心寒了才走的。我们有孩子又领了证,他早晚会回来。”
董志勇嗤笑,“你就自欺欺人吧,他都不在乎你要生孩子了,不管不顾的,回来个屁!老太太说得对,你这就是活该,要走她走过的路,当个寡妇一个人拉扯孩子,你还来笑话我?有你苦头吃。”
董芝芝气道:“我要是活该,那你也是活该!你不是嘴甜哄老太太的钱吗?你媳妇也嘴甜哄你的钱!你不是不要老太太了吗?你媳妇也不要你!”
两兄妹大吵一通,不欢而散,各自的苦闷只有自己知道。董芝芝听说董志勇的媳妇被开除了,她也发了狠,接连写了好多封信给男人的学校和当地教委,举报男人抛妻弃女。不久后果然有了消息,男人给村长打电话,叫来董芝芝哭着骂了她一通,说以后跟她再也不见!
原来这个知青里的老大哥在村子里熬了那么多年,回城无望才结婚,是打算好好过日子的,对董芝芝的脾气也很包容,结果恢复高考,他还考上了,顿时有了无限的希望,想着等他读完书,在城里找到工作,就把媳妇孩子接过去。
可不管他怎么说,董芝芝都不信,还把他的通知书藏了起来。熬了那么多年,回城已经成了他的执念,他再也受不了在乡下的一分一秒,所以他偷了通知书跑去上学了。他一直没跟家里联系,有怨气也有愧疚,心情太复杂,只能每天学习,什么都不想。
结果董芝芝写的举报信把他写得十恶不赦,说他在乡下做知青偷鸡摸狗、人品差劲,还说他抛妻弃子,学校向他了解情况的时候,又知道她还给教委、报社写信举报他,闹大了,他被学校劝退了。
那么难得才考来的机会,就因为董芝芝,什么都没了。他再也不想见到董芝芝,也没问董芝芝生的是儿是女,挂了电话就彻底断联了。
人海茫茫,董芝芝去哪里找他?这下董芝芝后悔了,在大队长家里就直哭。她之前嘴上说男人还会回来,其实心里是不相信他会回来的,对他怨恨的很,和董志勇吵完架,气血上涌,就写了举报信。
没想到男人本来是想放暑假回来看孩子的,顺便和她好好说说,现在被她一搞,当不了大学生了,还彻底跟她决裂了,这下是真的抛妻弃女了。
村长知道他们兄妹干的事直叹气,大学生啊,多大的荣耀啊,多难得的机会啊,就这么让他俩霍霍了。可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因为那两个知青确实也有跑的嫌疑,说不准他们有没有二心,就是一笔糊涂账。
村里人知道也很唏嘘,不知道咋说好。反正是没人同情董家兄妹,当初他俩条件还行,也是有人给他们介绍对象的,他们看不上,自己挑了两个知青,就是一个图人好看会做家务,一个图人会照顾人会种地。
一开始就是互相挑选、利益结合,到现在讲啥感情啊?说不清谁对不起谁,都是一拍两散,就像他们对亲妈那样,不值得同情。
董家兄妹消沉下来,老大和老二一直看着城里有啥能干的,尝试了几次都不行,只能守着自己分的那几亩地来种。偏偏村里的经验交流会,他们从来都不去,种地也比别人差,真是谁都看不上他们。
过了一年,云汐手里有了资金,把小卖店开成了菜场。那一大片地方她都占了,盖了个大的棚屋,里头分成几十个摊位,租给摊贩卖东西,还优先租给杨柳村的人。
村里有几个小姑娘、小伙子已经跟着她历练出来了,听说有这么好的机会,立马就交钱租摊位,往后就能自己卖货挣钱了。街上摆地摊的摊贩也赶紧到云汐这来租摊位,他们相信市里肯定会支持云汐的菜场,那他们挪到里头租摊位绝对有好处。
李姐菜场开业,特意放了几串鞭炮热闹热闹,照样前三天优惠,好多人都去菜场看个新鲜。
这以后刮风下雨的都不怕了,进了菜场能仔细挑选,买完东西还给包好,里头还有卖雨伞雨衣的,啥天气都方便。云汐还找了村里几个小伙子巡逻,维持菜场秩序,同事负责帮忙送货。要是买的多搬不动,他们就可以给送回去,老人买成袋的大米都方便了。
菜场的出现,大大集中了客户源。之后大家但凡想买点啥,就会想到去菜场买,东西齐全,还能货比三家,方便。所以菜场的生意非常好,云汐从辞职做买卖到现在开起了菜场,早就是万元户了,让大家大大地震惊。
云汐再次成为特立独行第一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辞职做生意也能大赚大赚,做得这么成功。
村里人高兴坏了,他们是农村户籍,去市里找工作太难,好不容易找到还是临时工,不知道多久才能转正,好一点当学徒工,干得多挣得少。云汐这是直接给他们提供了工作岗位,虽说相当于摆摊卖货,但很稳定啊,跟着云汐也很安心。
村里擅长卖货的都去了,还有身手好的去帮云
汐巡逻,仔细妥帖的去打扫卫生,一下子出去好多人。剩下的不擅长的就很惋惜,“这几个我都不合适,要是有别的活干就好了。”
村里人刚想到这些,云汐又在市里开了个技校。
这又是市长特批的,当时市长还劝她慎重考虑,“学校和做买卖不一样,到时候招那么多老师学生,学生背后还有家长,学生毕业还要考虑他们的就业问题,还有学费高低,太多麻烦的事了。”
云汐笑道:“试试呗,实在不行再说。我想把我开车的技术教给大家,以后大家能在各单位当司机,也能自己买车送货,好歹是一门手艺。我们村里还有木匠、瓦匠、裁缝,让他们来学校教,孩子们学会了也能干点啥。还有其他的,厨师啊、修车啊,学啥不能挣点钱呢?”
市里还真没有这样的技校,市长只要想想,就知道要是办成了会有多大的好处,于是就同意了,给云汐一路绿灯,办成了这个技校。
开小卖店这一年,云汐的人脉更广了,早就物色好了技术老师,诚心聘请他们到学校任教。有她以前认识的司机,有退休的厨子,有闷声不吭不会做生意的手艺人,总之五花八门,开了很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