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黑暗森林) > 第145章 人择原理(第2页)

第145章 人择原理(第2页)

“外星文明的理论,暂时先告一段落,现在我们来聊一个新观点:人择原理。”

“人择原理是科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也是当我们掌握的细节有限、难以获取更多数据时,观察宇宙和证据的两种主要视角之一。”

“这种视角认为,我们作为观察者,可能会影响我们所观测事物的“被观测概率”;而与之相对的“平庸原理”则认为,观察者的身份对观测结果无影响。”

“例如,按照平庸原理,如果我们遇到一个红头髮的人,会认为他是人类中一个普通、典型的例子。”

“同理,如果我们遇到一个拿著蓝色盾牌的外星人,可能也会认为它是其种族中的普通一员。”

“但根据人择原理,这个外星人拿著蓝色盾牌,可能是因为蓝色盾牌对它们的种族有特殊意义。”

“比如,象徵著它们星球上某个时代,遥远岛屿的邻居跨海来访(这些邻居可能友好,也可能充满敌意),而当时人们会推选一个人手持盾牌与访客交涉,以確保安全。”

“再比如,如果我们遇到一个英语说得流利的外星人,平庸原理会让我们认为“大多数外星人都能说英语”。”

“但人择原理会指出,我们之所以先遇到这个外星人,正是因为它会说英语、愿意与我们交流——它並非其种族中的典型代表,我们遇到它並非出於偶然,而是由“我们是谁”(即我们使用英语)决定的。”

“人择原理的“搭档”——平庸原理——则持不同观点。”

“但关键在於,这两种原理都主要用於“未知状態下的思考”——即当获取更多数据较为困难时。”

“因此,它们常被用于思想实验,比如“微调宇宙”、“末日论证”和“模擬论证假说”。”

“最能体现人择原理的是“宇宙学人择原理”。”

“它认为:即便一个宇宙中出现智慧文明的概率极低,但只要存在智慧文明,这个文明就一定能意识到宇宙的存在——“死寂的宇宙”是无人观测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物理常数发生微小变化,生命就可能无法存在。这让一些人认为,我们的宇宙本身可能是“极不可能存在”的。”

“人择原理在这个悖论中的核心作用是:帮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过度假设了“地球的条件”或“人类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它经常被用於质疑“智慧是进化的常见產物”这一观点。”

“所以,这也就引出了一个猜测——升格。”

““升格”是一类解决方案的统称,指外星文明达到了某种更高的存在状態,或实现了技术上的“超越”,从而基本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甚至彻底脱离了我们所处的宇宙。”

“这种“升格”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某种精神层面的超自然现象。”

“可能是它们发现了如何创造一个拥有无限能量和资源的“口袋宇宙”並迁移其中,而最常见的描述是——它们达到了类似“天使”的存在状態,由纯粹的能量构成,不再受世俗目標的束缚。”

“当然,这种情况在理论上是可能的。”

“但遗憾的是,“升格”在科幻作品中极为常见,且往往描写得粗糙拙劣,导致外星文明的动机显得毫无逻辑或自相矛盾。”

“在此需要提醒各位一点:你我本身就是“纯粹的能量体”——质量与能量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还包括热能、动能、辐射能、化学能、核能等类別,暗能量也是其中之一(部分类別存在重叠)。”

“外星人来到地球建立的前哨,有没有可能被小行星毁灭了呢?”

“小行星撞击能对行星造成毁灭性打击,导致物种灭绝——我们认为地球歷史上就曾发生过多次这样的事件,可能多达数次。”

“据信,导致恐龙灭绝的那颗小行星规模並不算特別大,而在我们的太阳系中,还有数千颗比它更大的小行星;过去,这类小行星的数量可能更多——因为有些小行星坠入了太阳或行星,有些成为了卫星,还有些大型小行星相互碰撞后碎裂,形成了更小、威胁性更低的碎片。”

“事实上,在太阳系早期,地球很可能曾被一颗矮行星撞击——这次撞击產生的碎片云最终形成了月球;金星和天王星也可能经歷过类似的撞击。”

“目前,我们尚不清楚与其他恆星系统相比,地球在小行星撞击方面是“幸运”还是“不幸”,因此也无法判断小行星撞击是“次要过滤器”还是“主要过滤器”。”

“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小行星撞击甚至可能是有益的——它能打破稳定的生態系统,避免生態系统因过度特化或停滯而失去活力。”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