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工作原理如下:
1。核心结构:在恆星周围部署一组“轨道镜”或静態卫星(statite);
2。光反射:通过这些镜子或卫星將恆星发出的光反射到单一方向;
3。动量传递:反射光產生的反作用力会缓慢推动恆星加速,使其达到光速的一个较小比例。
希卡德推进器的加速特性与恆星的质量和亮度相关:
·大质量恆星:亮度与质量比更高,因此加速速度更快;
·小质量恆星:能燃烧更大比例的燃料,因此最终能达到更高的速度。
但无论哪种恆星,希卡德推进器的加速过程都非常缓慢。由於加速所需的时间极长,从“推动恆星穿越整个银河系”到“推动恆星在邻近几个恆星系统间移动”,所需的努力差异相对较小。
加粗-太阳帆
太阳帆的工作原理基於“光子具有动量”这一物理特性:
·不透明物体吸收光子时,会获得光子的动量;
·反光物体(如镜子)反射光子时,会获得两倍於光子入射动量的反衝动量(光子被反向反射,动量变化加倍);
·若光子被偏转一定角度,太阳帆和偏转后的光子会向不同方向运动,动量守恆依然成立。
利用这一原理,太阳帆可以“藉助”太阳光前进。
但太阳帆存在一个显著弱点:需要製造巨大且轻薄的帆面,才能反射足够的太阳光来推动相对较小的太空飞行器。即便使用超薄材料製造帆面,它仍面临诸多风险:
·易受微陨石撞击;
·会被太空尘埃和辐射侵蚀;
·若帆面过大,还会成为航行中的潜在危险(如与其他天体碰撞)。
此外,太阳光的强度遵循“平方反比定律”——距离太阳越远,光强越弱。例如,太阳帆在冥王星轨道接收到的光强,仅为其在水星轨道时的数千分之一。
为应对这些限制,人们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案:
·雷射帆:本质上是一种“由雷射聚焦照射的太阳帆”,可通过人工雷射提供持续推力;
·电动磁太阳风帆:利用电离太阳风粒子或物质束来推动帆面,而非依赖太阳光。
此外,太阳帆还可用於维持太空飞行器的“静止轨道”或非常规轨道,例如静態卫星(statite)的应用。
加粗-比冲
比冲与排气速度是衡量火箭燃料、推进剂或太空飞行器推进系统性能的“孪生指標”:
·排气速度:衡量推进剂粒子从火箭喷管或推进器喷出的速度;
·比冲(简称isp):衡量发动机產生推力的效率,通常定义为“发动机在1倍地球重力加速度(1g)下能够持续產生推力的时间”——即发动机能使火箭在地球重力场中悬停(既不上升也不下降)的秒数。
大多数现代火箭燃料的比冲在数百秒量级。需要注意的是:
·某些比冲较低的燃料在特定场景下可能更有用;
·比冲会受环境影响(如在大气层內或太空中使用,比冲会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通常会使用比冲较低的助推器来实现地面起飞——这类助推器虽然效率不高,但能提供更大的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