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她看向陈琳:“我知道这个项目烧钱、惹事、不合常理。可正因为不合常理,才值得坚持。当所有公司都在追逐流量时,总得有人守住底线;当所有人都选择沉默时,总得有人先开口。”
她最后说:“我不是来请求批准的。我是来告诉你们:哪怕没有资源,我们也会继续做下去。因为已经有三十个年轻人把这当成使命,有上百所学校等着我们去讲课,还有无数普通人开始学会问一句‘这是真的吗?’”
“但如果今天,望周选择退缩,那就等于告诉全世界:原来所谓的‘真相’,也只是另一种营销口号。”
话音落下,会议室陷入长久沉默。
十秒后,陈琳缓缓起身。
“我补充一点。”她的声音沉稳有力,“去年董事会通过裁员方案那天,我在电梯里听见两个实习生聊天。一个说:‘这家公司越来越不像人待的地方了。’另一个说:‘没办法,资本就是这样。’”
她环视众人:“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一家企业的堕落,从来不是从亏损开始的,而是从员工不再为之骄傲那一刻开始的。‘真相计划’或许不能马上赚钱,但它让我们重新赢得了尊重??不仅是公众的,更是我们自己的。”
她坐下,轻轻说了句:“我提议,全票通过。”
表决开始。
起初几票犹豫不定,但随着一位退休教授背景的独立董事站起来说“我在大学教了一辈子新闻伦理,终于看到有人把它变成现实”,气氛悄然转变。
最终,十二位董事中,九位投下赞成票。
“青年信使计划”正式升级为“真相研究院”,成为望周集团第九个一级部门,直属CEO办公室管辖。周望被任命为首任院长,职级破格提升至副总裁待遇,尽管头衔仍保留“负责人”二字。
散会后,靳贞在走廊拦住她:“你知道刚才有多少人觉得你疯了吗?”
她笑了笑:“我知道。但我更知道,如果我不疯一次,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醒。”
一周后,真相研究院发布首份《中国企业信息可信度白皮书》,联合清华大学数据治理中心共同撰写。书中首次提出“信息碳排放”概念??将虚假信息对社会认知系统的污染类比为温室气体,呼吁建立行业量化标准。
这份报告迅速引发学界热议,也被多家国际媒体转载。BBC中文网评论称:“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探索,正在从环保、扶贫延伸至认知层面的公共福祉。”
与此同时,第一批“青年信使”完成培训,奔赴全国二十个城市开展基层行动。他们在菜市场支起展台,教老人识别诈骗语音;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开设“网络防坑课”;甚至协助警方破获一起利用AI生成领导讲话视频进行诈骗的案件。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七月初,国家网信办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互联网平台、研究机构及代表性企业探讨“算法推荐责任边界”。望周集团收到参会通知的同时,也迎来一封匿名举报信??
>某内部员工指控“真相计划”涉嫌非法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并暗指周望借项目培植个人势力,拉拢年轻员工形成“舆论新贵”。
邮件抄送给了董事会全体成员。
风暴再度降临。
公司内网瞬间炸锅。有人发帖质疑:“副院长才当几天,就开始搞山头主义?”也有老员工冷嘲:“当年陈总也是这么一步步上来的吧?”
周望看到这些言论时,正在外地调研。她没有立即回应,而是让团队调取过去六个月所有培训记录、资金流向、人员选拔流程,做成一份长达八十八页的透明化报告,标题只有六个字:
**《欢迎来查》**
她在报告首页写道:
>“我无法阻止别人猜疑,但可以做到毫无隐瞒。
>所有决策过程、经费使用、人员录用标准,全部公开。
>若有半句虚言,愿负法律责任。”
这份报告被上传至研究院官网,并同步推送给每一位举报信抄送对象。
三天后,审计部出具结论:未发现任何违规行为。相反,青年信使选拔采用盲审制,经费使用效率高于集团平均水平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