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侯也琢磨不透,于是他也就放弃了琢磨,一门心思把晚膳用了。
当然,这个疑问并没有存太久。
翌日下午,穆呈卿出面、带了一队人马浩浩荡荡进了大理寺,腰牌一抬。
也就两刻钟,等到身在相国寺的章振礼闻讯赶回来时,右寺寺正、两名平事已经被带走,还从中抱走了两大堆相关案卷文书。
章振礼沉着脸问寺丞:“他们要查的是什么案子?”
寺丞垂头丧气,道:“蜀地的一桩旧案。”
第166章你当心鸡飞蛋打!(两更合一求月票)
镇抚司衙门。
沈临毓翻看着的不是才从大理寺搬回来的案卷,而是早前从益州送来的文书。
先前益州知府江必生进京述职时,沈临毓向他询问过开棺验尸的事。
当时已然猜测到,由江必生主导的余家那次开棺,到场的是真正的余如薇,而非现在京城中的这位。
但是,这位阿薇姑娘显然也是看过开棺验尸的。
沈临毓请江必生回蜀地后收拢一下近几年开棺案子的资料,江必生坦言一来一回太慢,提前传书回去,请师爷代为整理后快马送到京中。
便是沈临毓现在手上这份。
五次。
近六年中,整个蜀地总共开了五次棺。
沈临毓拿到之后就在想,阿薇姑娘亲眼所见的到底会是哪一次。
想得多了,其中一桩案子与镇抚司先前留心到的问题突然就让他对起来了。
八年前,保宁府下辖一县城,周遭村落里,三位二十出头的娘子在两个月中先后落水丢了性命。
起先都当是洗衣裳时不小心跌落了水,是场意外,但第三位死者、安娘子的家中不信,捧着状纸说此女水性很好,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知县是个认真的,接了状纸。
仵作在安娘子的遗体上没有查出问题来,但传言一阵阵的,知县还真想到了另两位意外落水的。
可惜那两人已经入葬,家人也认定是意外、与安娘子的死不相干。
案子僵持中,安家自己提出了嫌疑人。
甄泰。
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有个好爹。
他爹曾做过几年京官,工部员外郎,因丁忧返回老家。
从五品的官在京城中定然不算什么,但在地方县城,知县也就是个七品。
甄泰是老来子,养得一身毛病,张口闭口的是“出孝后我爹还要回京城当差”,一众酒友自然是能奉承就奉承他。
安家人说,甄泰看上了安娘子,夫家也出来作证。
知县把甄泰叫来问话,证据不足反被折腾了一通。
那知县也是个耿的,到处走访,还真叫他问到了甄泰与另两位死者有过接触的消息,但也仅是如此了。
没有新的线索,衙门也没有办法。
安娘子的长兄咽不下这口气,和甄泰拼命,伤了对方一只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