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宁余成从张氏这里拿到的补贴,不算少,但对比张氏的全部私房,那点补贴就不算多了。
宁余成从张氏这里得到的补贴他全都自己私吞了下来,没告诉李氏。
但之后二房要搬出府,宁余成不想住到靠近京郊的那座宅子里去,就把张氏补贴给他的那张房契拿了出来,这栋宅子是张氏曾经的嫁妆,是一座五进的大宅院,位处内城,距离成国公府也不算太远,地理位置很好,周围邻居都是官宦之家。
像这种地段的好宅子,一般人根本舍不得卖掉,张家当初能把这么好的宅子给张氏当嫁妆,也是看在张氏是嫁入成国公府当国公夫人的份儿上,才下如此血本。
李氏一看这房契上面的地址,就知道这栋宅子不是宁余成能拿得出来的。
之前分家的时候,司源虽然没有亏待宁余成,该分给宁余成的三成家产都足额分给他了,但因为二房之前那几十万两的亏空还没补齐,所以宁余成分到的三成家产中起码有一半被拿去填补亏空了,剩下那一半的家产,司源基本都是给宁余成分的外地产业,很少是京城的产业。
也不能说这些产业不值钱,但距离太过遥远了,除非宁余成日后外放为官,不在京城发展,否则必定是有诸多不便的。
李氏清楚,宁余成分到手上的宅子就只有那座靠近京郊位置的宅子。
现在宁余成又拿出一座内城好地段宅邸的房契,李氏很快就猜到了应该是婆母张氏给的补贴。
李氏心知张氏必然不可能只补贴一座宅子,肯定还补贴了其他东西,但宁余成不愿意告诉她,也不愿意拿出来,哪怕李氏心里有意见,却也不敢说。
毕竟如今李氏不像以前那般有底气,她的两个嫡子,嫡次子死了,嫡长子离心了,就剩个什么也不知道的嫡女。
她身上还背负着害死两个庶子以及大房子嗣的罪名,要不是宁池害死宁济的消息更让宁余成震惊,以及司源为了计划没有把事情全部掀开,张氏为了名声息事宁人,宁余成肯定不会轻松放过李氏。
虽然没有人在明面上追究她的责任,但这些事情,宁余成已经知道了,他随时可以拿这些把柄拿捏李氏。
再加上李氏的嫁妆也都被拿去填补她贪污的亏空了,她没什么钱,更没什么底气。
现在李氏在宁余成这里就像是一个管家婆,而不是一个正房妻子。
李氏察觉到了自己的地位下降,她也无可奈何,只能忍气吞声,期望着等分家之后,再去挽回自己与嫡长子宁池的母子情分,帮宁池娶个妻子,让宁池给她生个孙子。
李氏现在没有了底气,但她也有宁余成不敢休妻的信心,毕竟宁余成不能再生了,宁池就是他唯一的儿子,宁余成总不能让自己唯一的儿子有一个被休的母亲吧?
李氏安分的接过宁余成拿出来的房契,派人去打扫这座宅子,又着手准备搬家。
李氏是真的不想搬离成国公府,哪怕住在成国公府要时刻提防着大房那边的报复,但这也好过搬离成国公府之后,她沦为从四品小官夫人。
她住在成国公府里,就还能打着成国公府的招牌去外面交际,那些大家夫人看在成国公府的面子上,也会接纳她一个小官夫人的。
但二房被分出去了,当家人变成了宁余成这个从四品小官,她就只有一个小官夫人身份,谁还会把她放在眼里?
就连她的儿女日后婚配层次都要下降好几个台阶了。
李氏磨磨蹭蹭的准备着搬家,不想太快搬走。
她开始到处寻摸结亲对象,她的一双儿女都到了要娶亲的年龄,她想趁着二房还未搬出成国公府,外人还不知道成国公府分家的消息,借着成国公府的招牌把她两个儿女的婚事给定下来。
订亲之后,就算二房再搬出成国公府,亲家知道了真相,再懊恼也不会悔婚,毕竟二房只是与成国公府分家,不是断绝关系了,订亲又退婚,那就是得罪整个宁家了。
司源注意到李氏的动静之后,直接把成国公府大房和二房分家的消息传了出去。
即便二房还未搬离成国公府,基本上京城有头有脸的人家都知道,两家分家了。
李氏想借用成国公府的招牌给自己儿女找一门高攀的好亲事,也是不可行了。
毕竟想跟成国公府结亲的人家,完全可以把目光放在宁芙这个正儿八经的成国公府嫡小姐身上,谁会去看被分出去的二房子女呢?
倒也不是没有想通过二房来攀亲成国公府的人家,但这些人家,李氏也看不上他们。
虽然宁余成也才是个从四品小官,但在成国公府住的这将近二十年里,李氏当了多年的国公府管家夫人,早就把心气和眼光养高了,觉得自己儿子便是公主都娶得,自己女儿便是王爷都嫁得,哪里看得上那些四五品小官家的子女。
李氏眼高于顶,只看得到那些一二品大员,或者是手握大权的人家子女。
但那些人家也看不上她的孩子啊。
李氏就没少因为对那样的人家透露口风,遭到婉拒和嘲笑。
李氏心中忿忿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程氏出门交际,她作为国公夫人,交际圈自然是最顶级的权贵夫人交际圈,也是李氏想结亲的人家混的圈子。
自然就有认识她的夫人将李氏到处想高娶高嫁的消息告诉程氏。
程氏脸上毫不掩饰的露出嘲讽的冷笑:“我这个弟妹向来眼高于顶,不甘心平庸。”
其他夫人一看程氏这态度,就知道成国公府的大房和二房突然分家,其中必定是有点猫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