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迷失在白垩纪结局 > 第七百六十八章 工业雏形上(第1页)

第七百六十八章 工业雏形上(第1页)

对于探矿队的褒勉当然不用提,而整个探矿队的重心也马上移到了这个山谷及其附近的区域。

许多矿藏都有伴生的可能,硫铁矿中也经常会伴生铜、金、银等矿藏,当然,如果元素太过于繁杂,以他们现在的技术精炼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对于他们来说,找到一处矿藏都如此困难,如果能够在这里找到需要的金属,尤其是铜,那对于他们的工业发展肯定会好得多。

张晓舟等人也马上就准备动身前往瀑布城。

对于这一天,他们可以说是已经翘首期盼了很久了,硫铁矿、黄铜矿和其他有可能发现的常见矿藏的开发利用也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列入联盟的科技攻关项目,进行了大量纸面上的工作。

虽然迟迟没能找到硫铁矿,但用硫铁矿烧制硫磺,并且联合利用,同时生产硫磺、氮肥、生铁、水泥、亚硫酸,然后利用亚硫酸和硝石,通过塔式法生产硫酸,减少环境污染和对工人健康伤害的工艺流程早已经拿出来,并且反复修改了好几次。

他们甚至已经实地建设了一座简易的炼磺炉和后续的配套设施,摸索了需要烧制的耐火砖、陶罐陶管的大小和尺寸,对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积极地寻找着解决的办法。

但这一切都是在纯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个工艺流程从原理上来说经过多次集思广益的会议,应该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但理论和现实之间永远都有着巨大的差距,而现在,就是考验他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是否有效的时候了。

在张晓舟和联盟少数的专家们出发后,梁宇和夏末禅开始按照之前就已经制定好的预案进行宣传,征募志愿者。

他们设计的整个工业流程都是按照当前的劳动力水平和工业能力而设计的,放在以前,那就连乡镇的三无小厂都不如,但现在,却已经是他们能够采取的最合理的方案。产量当然不可能有多高,可一整套原始工业体系下来,伐木、烧炭、挖掘硫铁矿和黏土矿、运输、烧石灰和石膏、制硝、炼磺、氮肥厂、生铁厂、水泥厂、硫酸厂,甚至以后有可能要建设的铸件厂、化工厂、机械厂、火药厂、枪炮厂,就算每个厂都只是土法上马,要不了多少人,也没有多高的产能,但所需要的人手也不是个小数目。

从节约劳动力和运力的角度出发,再考虑到瀑布城周围丰沛的水力资源,无论是直接建水车使用水力,还是将来建设成规模的水电站使用电力,把绝大多数工厂布置在瀑布城附近都是唯一的选择。

这些人还需要配套的生活、后勤补给,因为距离太远,运输这么多人所需要的粮食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好是能够在瀑布周围开发农田,就近满足需要。

按照预案,至少要动员三千人离开远山搬迁到瀑布城那边,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能够有五千人,而张晓舟的目标,是把联盟一半的人口搬迁到这里,或者是分布在从远山城到瀑布的沿线,最终把这一条线彻底连通,变成联盟控制下的核心区域。

他们一路上几乎是不顾安全规程的赶路,到了瀑布城之后,也是稍稍休息了一个晚上就向发现矿藏的山谷出发。

这个地方已经被命名为铁山,曾经有人提议作为对发现者李橘和唐涛的褒奖,把它命名为橘涛山,但两人考虑了一下,没有接受这个好意。

由他们俩发现这个地方完全只是幸运,这份荣誉应该属于他们的整个队伍。况且,他们也不愿意别人以后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想当然地以为有两个倒霉鬼死在了这个地方,更不愿意因为这样的名字而让人以为他们俩之间有什么。

张晓舟他们赶到的时候,探矿队的人马已经把周围的几个山谷和山头都找了一遍,并且找到了一条稍稍好走一些的道路。

因为没法把钻机从远山大老远的搬过来,他们只能选择性地进行了试探性的挖掘,并且从山势和山坡上的植物猜测矿脉的走向。

结果比较乐观,紧邻这条山谷的另一座山谷也发现了露天的硫铁矿,而且有黄铜矿伴生,几位带队的老师都认为它们应该属于同一条矿脉。如果他们的判断是真的,那这条矿脉的储量至少应该有几十万吨,以他们准备采用的开采和利用手段,至少可以用上几十年。

矿石的品味当然还需要采集样品送回远山去,在实验室里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但几位老师都认为,虽然感觉不是富矿,起码也不能算是贫矿,完全具备开采利用的价值。

这对于张晓舟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事实上,他在来的路上已经考虑过最糟糕的情况,那就是他们好不容易找到的矿石也许品味极低。但即便是那样,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因为没有任何别的选择。

“我们需要把采矿场和工厂的选址定下来。”张晓舟说道,这也是他们非要赶过来亲眼看一看矿址最主要的原因。

当前的运力严重不足,如果有可能,在矿藏周边就近选址建设,把经过粗加工甚至是精加工的产品运出去才符合他们当前的实际。

可这条山谷并非什么好选择,山谷的两侧过于陡峭,而且缺乏植物的遮蔽,山谷底部几乎没有可以利用的大块平地,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条冲沟明显有被洪水冲刷的痕迹,而且两侧也都有坍塌和小规模泥石流发生过的痕迹,未来他们在这里大规模开挖后,对于环境的破坏无法避免,那就意味着,在山谷中建设任何建筑,都有可能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

他们在周围只找到一块不大的平地,用来建设矿工们的住所也许够了,但要建那一系列的工厂,位置明显不够。

另一个无法把厂建在这里的理由是,这附近几乎没有多少高大的植物,因为山坡陡峭,只生长了少数低矮的松柏类树木,大量可见的是灌木和蕨类,更多的地方只有低矮的地衣类的植物。

他们的工厂需要大量使用木炭作为燃料和还原剂,把巨量的木炭从瀑布城周边的丛林砍伐之后烧制成木炭然后运送到这里,这几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终他们选择了备用方案,用刨得很光滑的硬木制成滑道,分段把拣选出来的矿石沿着滑道输送到河边,然后用船把它们运到瀑布城,所有的工厂也都建设在那个地方。

对于工人们来说,这个方案也是最人性化的,毕竟,干燥陡峭的山谷和风景秀丽环境怡人的瀑布城,正常人都知道怎么选择。

“好在我们从一年前就一直在收集硬木,而且加工成了板材,只要想办法把它们运过来,现场拼接就行。”吴建伟叹息着说道。“但环保的问题会很严重。”

无论是烧炭、烧石灰和石膏、炼磺还是制水泥、制硫酸、炼铁,在生产的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会产生废气,废渣和废液,以他们现在的能力,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未来的瀑布城也许会是一个漫天灰尘,烟囱林立,黑烟滚滚的地方。

几百年以后,这个地方也许会开始饱受雾霾和酸雨的折磨。

“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然后我们才会有能力考虑好不好。”张晓舟说道。“我们首先要活下去,抛开这个前提,什么都没有意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