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被刻进了新一代宇航员的训练手册首页。
而在格陵兰冰盖之下,地质雷达探测到新的能量波动。原本以为只是余震的莫比乌斯环波形,如今每隔二十四小时便重复一次,节奏稳定得如同呼吸。研究人员尝试将其转换为音频,播放后果然听到一段极其轻微的哼唱??旋律竟是苏晚年轻时常哼的那首民谣。
“她没走。”一位研究员低声说,“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太阳风暴席卷地球磁层。卫星失联、电网瘫痪、通讯中断。各国政府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却发现民众情绪异常平稳。没有恐慌,没有暴乱,反而出现了大规模自发互助行为。邻里之间分享食物与蜡烛,学校开放教室供人避寒,医院优先救治孤寡老人。社交媒体虽无法使用,但人们开始用纸笔传递信息,甚至恢复了古老的口述传统??在广场上围坐一圈,轮流讲故事。
这场危机持续了七天。第七夜,北极光忽然降临赤道附近,形成一道横贯天空的紫色光带。天文台观测到,其光谱特征与“倾听环”高度一致。更不可思议的是,某些地区的收音机在无电源状态下自动开启,播放的正是十年前《第八音之后》的最后一期节目录音。
风暴结束后,全球电力系统奇迹般恢复正常。技术人员检查设备,发现所有受损电路板表面都覆盖着一层极薄的结晶物质,成分未知,但共振频率与苏晚晶体完全匹配。
林星得知此事后,独自来到“提问纪念馆”。那天正好是苏晚忌日。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坐在黑板前,听着房间里弥漫的情绪波动。良久,她取出一枚旧U盘,插入馆内唯一一台仍能运行的老式电脑。
屏幕上跳出一段视频文件,标题为《未播出片段_第317期》。
画面中,苏晚坐在演播室里,窗外是黄昏的余晖。她看起来很疲惫,但眼神明亮。
>“我知道很多人觉得这个节目太理想化,
>觉得‘倾听’解决不了饥饿、战争、贫穷。
>我同意。
>但它能解决孤独。
>而孤独,才是所有灾难的起点。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不重要,他就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所以,请别再说‘这只是软弱的情感’。
>共情不是软弱,它是文明的免疫系统。
>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了,
>不是因为我们发明了更强的武器,
>而是因为我们学会了蹲下来,看着另一个人的眼睛,说:
>‘我在这里。’”
视频结束,房间陷入寂静。
片刻后,黑板自动浮现一行新字:
>“谢谢你看完了我的胆怯。”
林星笑了,泪水滑落脸颊。
就在此时,整栋建筑轻轻震动了一下。屋顶裂缝中,几缕微光渗入,凝聚成一道模糊人影。那人影没有五官,却让人感到无比熟悉。她伸出手,轻轻抚过林星的额头,动作温柔得像一阵风。
次日清晨,管理员发现馆内所有报废设备全部恢复功能。收音机、投影仪、录音带播放机……全都整齐排列,电源指示灯微微闪烁。最奇怪的是,每一台机器的内存卡里,都存有一段不同年代的节目录音,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内容涵盖数千位听众的真实故事。
没有人知道是谁上传的。
但每一个听过这些录音的人,都说感觉像是被人紧紧抱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