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华娱之盛世欢歌 > 第225章 会玩(第1页)

第225章 会玩(第1页)

第二天,赵丰收就紧急飞回港港,给林见鹿送来了厚厚一大袋的资料。

之前只是简单打听一点消息,林见鹿已经对这个叶克勇满心好奇,现在粗略地翻了一遍有关中华网的资料,他心里越发觉得这人简直是个奇才。

。。。

夜雨落在北京城外的录音棚顶,噼啪作响,像谁在轻轻敲打一段被遗忘的节拍。林见鹿站在控制台前,耳机里正循环播放着一段来自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残片??那是巴特尔老人用老式磁带录下的《孤独的白骆驼》,音质粗糙,夹杂着风声与羊群低鸣,却有一种穿透岁月的力量。

他已反复听了十七遍。

每一次,都仿佛看见一只雪白的骆驼独自跋涉在无垠雪原上,背影渐远,蹄声沉寂。这声音不属于舞台,也不属于奖项榜单,它只属于时间本身,在荒凉中执拗地延续着一种语言、一段记忆、一份尊严。

“降噪处理完成。”技术员小陈轻声提醒,“但高频部分损失严重,AI重建模型建议采用蒙古族女高音样本进行声纹补全。”

林见鹿摇头:“不用。我们不是要让它‘好听’,而是要让它‘真实’。哪怕沙哑,哪怕断续,那也是巴特尔的声音,不是别人的。”

他摘下耳机,走到窗边。雨水顺着玻璃蜿蜒而下,映出城市灯火的扭曲倒影。他知道,在这座以流量和曝光率为尺度的城市里,有人不理解他为何执着于这些“听不懂”的方言土语、民间吟唱。他曾在一个综艺访谈中被主持人笑着问:“林老师,您做这些,是不是有点太理想主义了?”

他当时只是笑了笑,答道:“如果连声音都不被允许存在,文化还能剩下什么?”

此刻,这句话在他心头重新回响。

手机震动起来,是广西靖西小学的韦校长发来的视频文件,标题写着:“孩子们的第一份作业:我奶奶的声音。”

点开后,画面晃动,一个瘦小的女孩蹲在灶台旁,镜头对准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妇人。老人正在搅动锅里的玉米糊,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月光爬上瓦檐头,

>小儿郎莫忘娘亲愁。

>一针一线缝衣裳,

>泪水滴进米汤稠……”

歌声断断续续,带着咳嗽和喘息,背景还有柴火噼啪作响。女孩举着手机,声音微微发抖:“这是我奶奶,她八十二岁了,以前是村里唱末伦最好的人。但她从没正式登过台,也没人录过她唱歌。今天我说我要交作业,她就唱了这一段……她说这是她妈妈教她的,现在传给我。”

视频最后,全班孩子围坐一圈,听着这段录音,安静得像一场仪式。

林见鹿闭上眼,手指轻轻按住眼角。

他知道,这场“山河计划”真正开始生根了。

第二天清晨,他驱车前往中国艺术研究院参加一场闭门会议。议题是“非遗数字化标准体系构建”。会议室里坐着十几位专家,有民俗学者、音频工程师、人类学家,也有文旅部官员。讨论进行到一半时,一位年近七旬的语言学家突然提出质疑:

“林先生,您推动的‘个体化声纹建模’固然精细,但我担心过度强调个人风格,会削弱艺术形式的整体性。比如末伦说唱,若每个传承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变异,将来如何界定‘正宗’?”

林见鹿沉默片刻,起身打开投影,播放了一段未经剪辑的田野录音:陆秀英唱《文龙与肖妮》时,因情绪激动,在“投江”一句前突然停顿,呼吸急促,足足五秒后才继续。随后他又切换成另一位老艺人黄阿福的版本,同样的段落,却是干脆利落地一气呵成,毫无滞碍。

“两位都是国家级传承人。”林见鹿说,“他们唱的是同一个故事,却流露出完全不同的情感逻辑。陆奶奶经历过丧夫之痛,所以她唱‘不得相见’时,像是剜心;而黄老年轻时曾远走南洋谋生,他对离别更习惯隐忍。他们的差异,不是错误,而是历史本身的不同切面。”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坚定:“如果我们只保留一个‘标准版’,那就等于宣告:其他所有活生生的人,都不重要了。真正的文化保护,不该是把声音做成标本,挂在墙上展览,而是让它们继续呼吸、生长、彼此对话。”

会议室陷入长久寂静。

最终,主持会议的副院长点头:“这份理念,写进标准草案第三章。”

散会后,林见鹿没有立即离开。他在研究院档案馆借阅了一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间采风资料。泛黄的笔记本里,记录着无数现已失传的民谣片段,有些只有几句歌词,连旋律都未标注。其中一页引起他的注意:

>“桂西北某村,壮族妇女夜间织布时所唱,名《梭子歌》,调悲凉,词多即兴,常述生活艰辛。现无人能全篇演唱。”

他盯着那几行字看了很久,忽然想起在靖西采访时,有村民提过类似的名字,但当时并未深究。他立刻拨通小韦的电话:“帮我查一下,龙邦镇周边有没有老人还记得《梭子歌》?特别是那些曾经做过手工土布的女性。”

三天后,小韦回信:找到了一位九十一岁的潘氏阿婆,年轻时是村里最出色的织女,至今还能哼出几句。

林见鹿当即订票南下。

再次踏上靖西的土地,已是深秋。稻田褪去金黄,裸露出湿润的泥土,空气中弥漫着焚烧秸秆的气息。潘阿婆住在一座偏僻的半坡寨子里,房屋低矮,屋内仍摆着一台老旧的木制织机,漆色斑驳,梭子静静躺在经线之间,仿佛随时准备启动。

老人听力不佳,说话缓慢,但当林见鹿拿出录音笔,轻声说“请您唱一段《梭子歌》”时,她的眼神忽然亮了起来。

她颤巍巍地坐下,双手抚过织机,像是抚摸旧日时光。然后,缓缓开口: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