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我视死如归免费阅读 > 第252章 难道咱们不是在欺君么(第1页)

第252章 难道咱们不是在欺君么(第1页)

吕惠卿当然是很有能力的,甚至客观来说他的能力是绝不在王安石本人之下的,只不过人品上比老王差了一些而已,

他记得早些年的穿宋网络小说里,这货从来都是和章?一块被当做大反派处理对待的。

章?的。。。

风雪再起时,东京城外的官道已铺满新泥。春雨连绵三日未歇,汴河解冻,漕船复航,水声潺潺如旧梦回响。赵昭自兴庆府归来已逾一月,然心绪未宁。每夜闭目,皆见阿塔倒下的身影??那支羽箭穿透胸膛的刹那,并无悲鸣,唯有教科书散落黄沙之间,字迹被血浸透,又被风吹干。

他将《变法纲要十三条》誊抄七遍,逐条与翰林院老学士辩难,又邀工部、户部、刑部九卿共议其可行性。有人称“识字三年计划”耗资巨万,恐致国库空虚;有人言“废贱籍”动摇礼法根本,易启民变之端;更有宗室贵胄冷笑:“皇子年少气盛,不知祖制维系百年安稳,岂容轻改?”

赵昭不争不辩,只命人取来西北各县户籍簿册,当廷朗读:某县奴婢之子因通算术,破格录用为仓吏,一年清查陈粮霉变案三十七起,追回粟米八千石;某州贱户女子自学医理,在疫区施药救人,竟活者数百。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此等人若永世不得抬头,则非他们卑微,乃我朝廷无眼。”

江宁公闻之抚掌而叹:“昔商鞅徙木立信,今皇子以实绩开路,可谓得改革之髓。”遂暗中调遣天网密探,搜集各地阻碍新政之证据,凡阻挠学堂设立者、拒录寒门子弟者、私设刑堂惩治脱籍奴婢者,一一记录在案,待时机成熟便公之于朝。

然敌意并未止于庙堂。民间谣言再起,此次矛头直指王小仙。有匿名榜文贴于东京闹市,称其早年曾在西夏寺院为尼,后借巫术惑乱宫闱,诞下妖孽,方得今日权势。更有画师绘《妖妇抱狼图》,广为流传:一披发女子怀抱赤瞳幼童,立于烽火之中,背景是倒塌的赵氏宗庙。

赵昭怒极反笑。他命人将所有榜文收缴,亲自焚于文德殿前,而后召集群臣观火,冷声道:“三代以前,圣人皆起于畎亩。舜耕历山,禹居草莽,周文王曾囚?里。若出身可定贤愚,则天下英才尽出高门,百姓何望?朕母虽生于边地,然仁心济世,教化一方,岂是尔等口中‘妖妇’所能污蔑!”

此言一出,满殿寂然。参知政事李崇安低头不语,心中却惊涛翻涌??他正是幕后推手之一。其家族世代垄断江南盐铁,近年因新政推行“均输法”,官营统购统销,致其财源大减。更令他恐惧的是,赵昭拟设“监察御史巡行制”,专查地方豪强兼并田产、逼良为奴之事。一旦施行,李家百年基业或将倾覆。

是夜,李崇安密会同党于城南别院。烛影摇红间,众人痛饮苦酒,誓言“宁亡于外敌,不可坐视国柄落入寒门”。忽有仆从急报:“门外有客求见,自称陇右来使。”

来者竟是阿塔旧部张十一,原为边贸监察司文书,现充任思贤林守碑人。他布衣草履,面带风霜,却不卑不亢,直言奉亡主遗志而来。众人初以为诈,欲驱逐之,张十一忽展袖取出一卷残帛??正是阿塔临终前所书《边政十弊疏》,其中详列李氏家族勾结番商走私军械、私铸铜钱、贿赂官吏诸罪,铁证如山。

“阿塔大人说,若有一日中原再陷昏暗,必有人借祖宗之名行贪婪之实。他让我交给真正愿为天下清明而战的人。”张十一目光灼灼,“今日,我寻到了。”

李崇安面色惨白,拔剑欲斩,却被随行护卫拦下??原来此人早已被天网渗透,此刻转身便向皇宫告发。三日后,赵顼下诏彻查,李崇安革职下狱,抄没家产,牵连族属二十余人。消息传出,举国震动。百姓始信:皇子所行非虚言,朝廷真欲洗刷积弊。

与此同时,铁路贯通工程重启。首段由东京至襄阳,全长六百里,征调工匠十万,多为流民饥户。赵昭亲赴工地督建,与役夫同食粗粝,共宿窝棚。有老匠人泣诉:“吾辈世代为奴,从未想过还能替天子修路。”赵昭闻言跪地还礼:“非我用尔等,实乃尔等救我江山。无此路,则政令不通;无尔等,则民心不在。”

工程艰难异常。穿山凿岭之际,突遇山崩,三百余人被困隧道。赵昭率工部官员昼夜抢修,七日七夜未眠,终打通生路。获救者中有孩童失散,赵昭亲自沿山呼喊,直至黎明方寻得,抱归营地。事后有人劝其保重龙体,他只淡淡道:“若连一个孩子都护不住,谈何治国?”

江宁公得知此事,悄然落泪。他在书房独坐整夜,写下平生最长一封奏疏:

**“臣观历代变法,成败不在策之巧拙,而在君心之坚否。王安石锐意革新,然神宗中途动摇,遂致功败垂成。今陛下父子同心,皇子躬身践履,民心渐聚,大势已成。然阻力愈烈,恐将有更大风波来袭。臣愿以残躯为盾,挡于殿下之前。”**

奏疏呈上当日,辽国遣使来访,表面贺铁路开工,实则试探虚实。使者倨傲,宴席之上公然讥讽:“贵国小儿执政,不知兵戈利害。若河西不割,他日铁骑南下,怕这铁轨反成敌军快道。”

赵昭端坐主位,神色不动,只令侍从取来一幅舆图,徐徐展开:“此乃我朝新建铁路规划图。十年之内,东起登州,西抵碎叶,北达幽云,南至交趾,万里铁脉将如血脉贯通全身。届时一日千里,调兵运粮不过反掌之间。贵使不妨回去告知萧太后:与其觊觎边城,不如早修和睦。”

言罢,命人牵来一匹西域进贡之汗血宝马,笑道:“听闻辽人善骑射,此马日行八百,可赠贵邦勇士试乘。但请记住??”他目光凛然,“再快的马,也跑不过飞驰的火车。”

使者哑口无言,归国后如实禀报。辽廷震动,自此暂缓南侵之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