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经理亲自端来几只丝绒表盒,一名女店员半跪到陈耀豪身侧,轻轻掀开表盖。
经理在一旁恭敬讲解,当一款伯爵奥拉表映入眼帘时,陈耀豪的目光瞬间被牢牢吸引。
“这款表的表壳,是用18k黄打造的。”经理语气郑重的介绍道:“还镶嵌了58克拉完美切工的钻石,售价58万港幣。”
陈耀豪微微頜首,神色里满是满意。
李宜敏脸上仍掛著甜笑,眼底却悄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肉痛。
最终,还是陈耀豪拿出支票本付了帐,却仍笑著打趣道:“说好是你送我的,这钱可得从你零用里扣。”
走出表行,李宜敏终於忍不住,小声嘀咕了一句:“真的好贵啊—””
陈耀豪朗声大笑,伸手揽住她的肩说道:“幸好没遇到几百万的表,不然真要让你『破產了。”
他太了解她了。她不是捨不得为自己钱,只是自幼在孤儿院长大的经歷,让她对“价值”格外敏感。
几千港幣的衣裙首饰,她能欣然收下;可一旦消费超过万元,她总会犹豫再三。
那不是计较,只是一种尚未完全褪去的、对数字的谨慎心態“几百万港幣的表?”李宜敏睁大眼睛,满是不可思议,说道:“哪有人会买那么贵的表啊!
北“会有的。”陈耀豪望向远处林立的高楼,语气篤定,带著对未来的篤定,“將来啊,什么都有可能。”
话音刚落,他转而一笑,牵起她的手,说道:“走,去下一家。说好的,今天你买单。”
傍晚时分,別墅餐厅內灯光柔和,长桌上摆著几道清淡而精致的菜餚。
因李宜敏怀有第二胎,白日里两人並未过多外出,此刻对坐用餐,气氛寧静温馨。
陈耀豪放下银筷,语气温和却认真地说道:“阿敏,我在想,或许你可以试著参与一些慈善事业。
比如去看看孤儿院的孩子,也多走出去结识些朋友。这样既能帮到人,也能让你有些事做,见见世面。”
他今天格外意识到,不愿让她只做被呵护於笼中的金丝雀。她应当有更宽阔的天地。
李宜敏闻言微微一证,眼神中掠过一丝复杂之色,像是被勾起某些回忆。
她沉默片刻,才轻声回应道:“我也不是没想过做点事情—只是若真要经营事业,我怕照顾不好孩子。
你平日那么忙,家里总要有人多费心。”
她稍作停顿,语气转为明朗了些,继续说道:“不过若是慈善,我倒很愿意。能回馈社会,也觉得有意义。”
陈耀豪暗暗点头。她始终以家庭为重,这份责任感或许正源於她自己在孤儿院长大的经歷—
她比谁都更懂得家的珍贵。
他想起前世一些豪门案例,警如李兆基与前妻刘慧娟就因事业与家庭的失衡最终分离。他不愿重蹈这样的覆辙。
於是他温声说道:“你放心,我让你做慈善,不是要你变成女强人。
我们会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来处理具体事务,你主要以捐赠人和社会代表的身份参与,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家庭为主,事业为辅一一这是我们共同的底线。你只需做你力所能及、心之所向的事。其他的,交给团队。”
李宜敏目光柔软下来,终於露出安心的笑容,点了点头。
1977年1月。
香港地铁公司於月初正式公告,对中环邮政总局原址的地铁车站上盖物业发展项目公开招標,截止日期定在4月1日。
消息如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全港地產圈激起千层浪,所有巨头都清楚,这是抢占中环核心地段的黄金机遇。
深夜,深水湾別墅区万籟俱寂,唯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隱约传来。陈耀豪身著深色羊毛大衣,在自家园的石板路上独自步。
他全然无心欣赏这份静謐,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摩挚著口袋里的钢笔,脑海中全是招標项目的细节。
“这一仗,绝不能输。”他停下脚步,抬头望向中环方向的夜空,声音不高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太清楚这个项目的分量了。香港地铁工程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整个计划耗时八年,总耗资约205亿港幣。
首期工程从九龙观塘出发,穿越海底隧道直抵港岛中环,全长15。6公里,设15个车站,单是这一段就需耗资约56亿港幣。
地铁公司正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即便有港府担保的银行贷款和证券市场集资兜底,与地產商合作开发上盖物业,仍是填补资金缺口的关键。
而中环站与金钟站,更是这条地铁线上的“黄金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