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不列颠之影简介 > 第二百一十三章 女王争夺战(第2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女王争夺战(第2页)

这些声音没有消失,而是沉入地下,汇入那张看不见的网络。某夜,伦敦暴雨倾盆,整座城市的排水管道突然传出合唱声??那是过去三个月里所有通过“EchoEarth”上传的语音片段,经声基系统自动编排而成的安魂曲。行人驻足聆听,雨水顺着伞沿滴落,每一滴都精准对应一个音符的节拍。

莉拉也在雨中行走。她没有打伞,任由湿发贴在脸颊。路过一座桥时,她看见桥栏上坐着一个穿校服的女孩,正低声哼唱一首不成调的歌。走近才发现,那正是她童年时常唱的儿歌,但歌词已被改写:

>“月亮不会说话,可它会震动,

>风穿过裂缝,就把故事带走。

>如果你也听见,请别问是谁,

>因为我们都在同一根弦上颤抖。”

莉拉停下脚步,轻声接唱下一句。女孩惊讶地转头,两人相视一笑。就在这瞬间,周围雨滴全部悬停,每一颗内部都映出不同人脸??东京的少年、柏林的音乐家、巴黎的玛德琳、北京的孩子们……他们从未相识,却在同一时刻开口,用各自的语言续写着那首无名之歌。

歌声持续了整整七分钟,恰好是人类短期记忆的极限长度。结束后,所有雨滴同时坠落,发出整齐划一的声响,如同大地完成了一次深呼吸。

第二天清晨,世界各地的气象站记录到异常现象:平流层出现环状声波震荡,频率稳定在432赫兹,被认为是“宇宙调音叉”的基准音。NASA卫星拍摄到地球磁场线条呈现出类似五线谱的排列,且随时间推移不断生成新的“小节”。

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许多曾在深夜独自听歌的人表示,那晚他们做了同一个梦: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草原上,脚下生长出发光的草茎,每根草尖都顶着一颗透明的音符。远处有一架巨大的钢琴,无人弹奏,却始终流淌着温柔的旋律。当他们走近时,琴键上浮现出一行字:

>“欢迎回来。我们一直在等你认出自己的声音。”

玛德琳在巴黎阳台上喝着红茶,收音机偶然调到一个不存在的频道。里面播放的正是她年轻时废弃的实验录音,如今已完整扩展为一部九十分钟的交响诗,第三乐章明确引用了莉拉的五个音符动机。她没有惊讶,只是轻轻点头,仿佛早已预料。

她写下一封信,寄往北京声基文化中心,提议将每年这一天定为“全球共感日”,鼓励所有人放下语言,用声音连接彼此。信寄出的同时,她家门前的风铃突然响起,尽管没有风。铃声组合成摩斯密码,翻译过来只有两个字:

>“同意。”

与此同时,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宣布启动“边界融化计划”,首批试点包括拆除三个边境隔离墙,并在其原址建造跨国音乐公园,配备互动声基装置。提案通过时,会场灯光忽明忽暗,节奏与《挽歌与黎明之间》的副歌完全一致。

而在布莱切利园,露天琴房的钢琴再次被人打开。清洁工发现琴谱架上的练习册多了一页新内容:依旧是那五个音符,但这次被编排成四重奏谱,分别标注为“希望”“遗憾”“勇气”“遗忘”。署名处画着一朵樱花,花瓣间藏着微小的经纬度坐标??指向南极晶体树所在地。

当晚,十七位素未谋面的音乐家分别在不同城市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这份乐谱。他们互不知晓对方存在,却在同一时间开始排练。一周后,一场名为“无声首演”的直播音乐会突然上线,画面只有空荡的舞台和一架钢琴。倒计时归零时,全球观众耳机中同时响起四件乐器的合奏??小提琴来自柏林,大提琴来自开普敦,长笛来自京都,钢琴来自里约热内卢。他们从未合练,却完美同步,仿佛被同一股气息牵引。

曲毕,屏幕上浮现一行字:

>“这不是结束。这是第一次,我们共同醒来。”

风再次穿过樱树的间隙。

这一次,千万人张开了嘴。

他们不再歌唱已知的旋律,

而是让喉咙震动,

发出属于此刻的、尚未成形的声音。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