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略一思索后,打算说出朱闲的过往。
“当然知道了,诚意伯、韩国公等能臣,近日都在忙活着两政。”
说起二人,方孝孺的脸上满是敬仰之色。
这两项国政,他很了解。
那是真的可以扭转朝堂格局,甚至是影响大明万年的政策。
他的志向,就是成为能想出这种政策的千古名臣。
“那你知道,是谁提出的这两政吗?”
宋濂问道。
“自然是诚意伯等人一起商讨出来的了。”
方孝孺果断的说道。
“不,其实是另有高人。”
宋濂笑着说道。
“另有高人?”
方孝孺闻言一怔,接着便回过神来,满眼震惊的看着宋濂说道:“难道,是师傅你想出来的?”
“咳咳,怎么可能。。。。。。”
宋濂瞬间老脸一红,摇了摇头,索性说道:“其实,就是今日和你辩论的朱闲所想的。”
听到这话,方孝孺先是一愣,接着摇了摇头:“师傅不用安慰我了,他区区一个少年,怎么可能。”
“师傅何时骗过你?”
宋濂却是看着他,严肃的说道。
“师傅,您。。。。。。”
看见宋濂满脸认真的样子,方孝孺瞬间傻眼了,呆滞了许久。
突然意识到,宋濂好像不是在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