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应该只是敲打警告罢了。
朱元璋是在表明态度。
胡惟庸已经快到他忍耐的极限了,最好有所收敛,至于骤然废除,应该没那么大胆。
看着这些大臣的表情,朱标心底发笑。
他扫视一圈,就能猜到这些大臣们的想法。
他们还觉得,朱元璋是在敲山震虎。
殊不知,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甚至连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日后在朝堂上,恐怕也见不到了。
这时,朱标走了出来,语气淡漠道:“大家肃静!”
群臣这才站直了身子,只是每一双眼睛,都在朱元璋和胡惟庸之间徘徊。
“陛下,微臣自知在丞相一职上,多有不足,已经担当不起丞相一职,恳请陛下恩准微臣,告老还乡。。。。。。”
这番说辞是老演员了。
按套路走的话,随后就是三辞三别。
胡惟庸已经打算开演了。
没想到。。。。。。
朱元璋却轻笑道:“多有不足?好啊,那你讲讲,都有什么不足之处?”
“额,这。。。。。。”
胡惟庸错愕。
这是什么路数,剧本里没这句台词啊?
你不应该安抚挽留自己,我再请辞,拉扯三次才对吗?
怎么还问我究竟有什么不足之处?
那不是让我扇自己耳光吗?
你不讲武德啊!
但是皇帝发问,即便是丞相,也得恭谨回答。
当下,胡惟庸憋的老脸涨红,一字一句的艰难说道:“微臣。。。。。。当初在处置陈友谅等余孽时,因为微臣御下不严,致使属下行事多有不妥的地方。。。。。。”
此时的胡惟庸就像百爪挠心,难受不已。
自己挑自己的不足,也太煎熬了。
说的过了,容易作茧自缚,说的轻了,又显得非常敷衍。
想了许久,他才说出一个不大不小的过错。
首先余孽是必定会铲除的,而且如今都建国十余年了,那些人早就不足为患。
不过这些都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让朱元璋顺梯而下啊。
此刻胡惟庸已经大概明白了,朱元璋这是对自己最近的行为有所不满。
所以才会在朝堂上对自己发难,当着一众官员,打压下自己的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