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安宁镇·忘忧居
时近仲夏,端午的脚步伴着艾草的清香和日渐炽热的阳光,悄然降临安宁镇。
忘忧居后院,比往日更添了几分忙碌与节庆的气息。
王掌柜难得地没有侍弄他的宝贝菜园,而是搬了个小马扎坐在屋檐下,面前摆着一大盆浸泡好的糯米、洗净的箬叶,还有几碟分装好的馅料——
有腌制入味的五花肉、金黄的咸蛋黄,也有捣碎的红枣泥和甜豆沙。
他手法娴熟地取两片箬叶,卷成漏斗状,填入糯米和馅料,再用细麻绳飞快地捆扎好,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便在他枯瘦却稳定的手中诞生。
那专注的神情,不像是在包粽子,倒像是在进行某种精密的仪式。
“掌柜的,您这手艺可真是一绝!”
桃夭夭蹲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
她面前也摆着一小堆材料,正笨拙地模仿着,只是包出来的粽子要么松散,要么形状怪异,引得她小脸皱成一团。
“静心,莫急。”
王掌柜头也不抬,沙哑地指点。
“叶要卷紧,米要压实,绳要捆牢。慢工出细活。”
角落里,李剑首默默地将采买回来的一大捆新鲜艾草和菖蒲,按照王掌柜早先的吩咐,分成小束。
他动作精准,每一束的大小、长短都几乎一致。
随后,他拿起一束,走到院门和各个屋门前,踮起脚,将它们稳稳地悬挂在门楣之上。
那清冽的草药气味弥漫开来,驱散了夏日的些许烦闷。
齐疯子不知从哪儿冒出来,手里拎着几条还在活蹦乱跳的肥鱼和一大块五花肉,嚷嚷着:
“老王头!粽子光有米哪行?看我弄来的好东西!晚上加餐!咱们也好好过个节!”
他瞥见桃夭夭那歪歪扭扭的“作品”,顿时乐了,凑过去就要“指点江山”,被桃夭夭气鼓鼓地推开。
刘瞎子坐在一旁,手里着几块质地温润的玉石和一小包研磨好的草药粉末。
他虽目不能视,但指尖的触感却异常灵敏,正小心翼翼地将其装入一些颜色鲜艳的小布袋中,制作成驱邪避瘟的香囊。
他的动作舒缓而富有韵律,仿佛在聆听草药的诉说。
哑巴张则提笔在裁好的红纸上书写着“午时符”和吉祥话。
他的字迹苍劲古朴,带着一种宁静的力量。
写好后,他将一些符纸分给众人,示意在午时阳气最盛时贴于门窗。
午后,王掌柜将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锅,架上柴火慢慢熬煮。
灶膛里火光跳跃,锅中蒸汽氤氲,混合着箬叶和糯米的清香,弥漫了整个小院,充满了令人心安的烟火气。
桃夭夭拿着刘瞎子做好的几个香囊,蹦蹦跳跳地分发给众人:
“刘叔做的香囊,大家戴着,驱虫避邪!”
她将一个绣着歪歪扭扭桃花的香囊,格外郑重地塞到了李剑首手里。
李剑首握着那带着草药香和少女掌心微温的香囊,空洞的眸子几不可查地波动了一下。
傍晚,院子里摆开了桌子。除了热气腾腾、香气西溢的粽子,还有齐疯子弄来的丰盛菜肴。
众人围坐,就连平日里如同影子般的李剑首,也安静地坐在了桌边。
王掌柜破例开了一坛珍藏的老酒,给每个人都倒了一小杯,连桃夭夭都分到了一点甜米酒。
“今日端午,祈愿安康。”
王掌柜举起杯,浑浊的老眼里映着温暖的灯火。
众人举杯相庆,就连哑巴张也端起了酒杯,对着众人微微示意。
艾草的清气、粽子的米香、酒液的醇厚、还有彼此间无需言说的陪伴,在这小小的忘忧居里,交织成了最朴素的节日画卷。
中篇:帝都·圣曜与南疆·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