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过分打扰,又能随时解答疑问或提供信息。
他低声补充着关于此门在冷战时期处于“死亡地带”的历史。
以及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如何成为德国统一的象征。
江辰点了点头,历史书上的图片和文字与眼前的实景重合,带来一种奇妙的感触。
接着,他们驱车前往柏林墙纪念馆。
当看到那段保留下的、布满涂鸦的灰色水泥墙体以及其后的“死亡地带”时,一种更为凝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望塔、地堡遗迹以及记录着受难者照片和故事的展览,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分裂与伤痛。
江辰沿着残留的墙迹慢慢行走,手指轻轻拂过粗糙冰冷的墙面。
他的表情平静,但眼神深处却有着深思。
缪勒在一旁,语气解释着围墙的建立、逃亡事件以及最终的倒塌。
他的叙述客观而克制,透露出一丝德国人对于这段历史的复杂心情。
“一段墙,隔开了两种生活,两种未来。”
江辰轻声说,像是在对缪勒说,也像是在自言自语。
“是的,江先生。”
缪勒赞同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
“它提醒我们自由的珍贵,以及和平与包容的重要性。”
离开柏林墙遗址,气氛稍微轻松了一些。
缪勒征得江辰同意后,又带他游览了博物馆岛宏伟的建筑群。
从远处欣赏了国会大厦的玻璃穹顶,并驱车穿过了繁华的选帝侯大街。
时近中午,缪勒提议:
“江先生,我知道附近有一家很不错的传统餐厅,提供地道的柏林风味。
或者,如果您更倾向于……”
“就尝尝本地风味吧。”
江辰打断了他,显得很感兴趣,“入乡随俗。”
午餐在一家有着浓厚老柏林氛围的餐厅里进行。
江辰品尝了经典的脆皮猪肘、柏林白啤。
甚至还尝试了一下名字颇具特色的“天与地”(HimmelundErde,一种由土豆、苹果和血肠组成的传统菜)。
他对这种粗犷而实在的风味实在是欣赏不来。
缪勒赶紧递过一张餐巾,语气带着歉意与解释:
“柏林的传统菜就是这样,带着我们北方人的实在劲儿,更讲究饱足而非精巧。
确实不像南德巴伐利亚地区的菜系那么细腻华丽。希望没有冒犯到您的味蕾。”
他将话题从略显尴尬的饮食差异上转移,切入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