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个例外,财务岗位没安排华夏人。
之前有报道提过特斯拉的事:
当时特斯拉想给国内工厂的员工涨待遇,结果负责财务的华夏籍高管却不同意。
说普通员工待遇太高不利于奋斗,还能帮公司节省用工成本。
说白了,就是想从一线员工身上压成本。
江辰肯定不会这么干。
他早跟高桥健司交代过,丰田豫章超级工厂的员工待遇,必须做到同行业全球最高水平。
他的钱早己多的花不完,根本就不需要靠压榨底层员工来积累财富。
戴木说话很客气但带着谨慎:
“张先生,感谢你们来,但丰田对供应商的筛选标准很严格,不仅要看技术,还要看品控稳定性和供应链响应速度,这些你们都有准备吗?”
像恒能这样的供应商,在丰田汽车和政府签约的时候,就己经接待了好多。
所以,这一套流程,很是娴熟。
张建军把资料递过去,指着其中一页说:
“戴木先生,您看,这是我们的品控报告。
过去三年,给国内车企供货的合格率是99。9%,从没出过批次问题。
豫章的基地离你们工厂只有20公里,要是合作,送货当天就能到,响应速度没问题。
至于技术,这款电池我们做了三次极端环境测试,低温零下20度也能保持85%的续航,应该符合丰田的要求。”
戴木翻着资料,手指在产能数据上停住:
“你们现在年产能是15GWh,要是我们工厂满产,初期每月就需要1。2GWh,你们能保证吗?”
“完全能。”
张建军立刻接话,“我们第二个基地下个月就能投产,投产后年产能能到25GWh,就算后续你们扩产,我们也能跟上。
而且我们还能根据丰田的车型需求,调整电池的尺寸和能量密度,研发周期不会超过三个月。”
戴木点点头,把资料收起来:
“张先生,您说的这些我们需要内部评估,包括技术参数的复核和产能实地考察。
这样,一周内我给您回复,要是没问题,我们会安排下一步的技术对接。”
走出办公室,王涛松了口气:“张总,没想到戴木还挺客气,至少没首接拒绝。”
张建军笑了笑:“这只是第一步。
丰田是国际巨头,肯定要多考察,但咱们有本地优势和技术底子,只要后续考察没问题,说不定真能成。
回去后你盯着点,要是戴木那边要去基地考察,咱们提前把生产线整理好,别出岔子。”
王涛点头应下,两人快步走向停车场。
他们知道,这不仅是恒能的机会,也是国内新能源供应商打入国际供应链的一次重要尝试。
而在豫章,像恒能这样主动联系丰田的供应商还有不少。
做电机的顺达机电、做电控系统的智控科技,都己经开始准备资料,等着跟丰田对接。
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都因为丰田的入场,变得格外忙碌起来。